吕氏春秋的相关成语

共 137 个成语_仅随机展示40条

描写吕氏春秋的成语有【付之丙丁】【不言之听】【道而不径】【一网无遗】【竭泽焚薮】【一窍不通】【豕亥鱼鲁】【绝薪止火】【桑间之音】【千里之志】【必不挠北】【盗钟掩耳】【众口熏天】【殚智竭力】【极则必反】【礼烦则不庄】【霄鱼垂化】【箕山之节】【九战九胜】【焚薮而田】【死生荣辱】【不知轻重】【伐性之斧】【类同相召】【类是而非】【博闻辩言】【三豕涉河】【亡国之主】【疥癣之病】【扑击遏夺】【磬笔难书】【而今而后】【疑心杀子】【纲举目张】【因噎去食】【流水不腐】【户枢不蝼】【掩耳盗铃】【大匠不斫】【察己知人】等。
以下是这些成语的详细列表。

吕氏春秋相关成语

付之丙丁

fù zhī bǐng dīng

指用火烧掉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孟夏纪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用火烧掉。指用火烧掉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孟夏纪》:“其日丙丁。”用法:作谓语;指用火烧掉。

详细解释

不言之听

bù yán zhī tīng

能听懂言外的意思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精谕》:故胜书能以不言说,而周公旦能以不言听,此之谓不言之听,不言之谋,不闻之事。能听懂言外的意思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精谕》:故胜书能以不言说,

详细解释

道而不径

dào ér bù jìng

走路要走大路而不走小路,以免遇到危险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孝行览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不走小路。道:走路。径:小路。走路要走大路而不走小路,以免遇到危险。 复制出处:《吕

详细解释

一网无遗

yī wǎng wú yí

用一个网把鸟全部抓住。比喻一个不漏地全部抓住或彻底肃清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异用》:汤见祝网者,置四面,其祝曰:‘从天坠者,从地出者,从四方来者,皆离吾网。’汤曰:‘嘻!尽之矣。非桀其孰为此

详细解释

竭泽焚薮

jié zé fén sǒu

排干池水捕鱼,烧光草野捉兽。比喻做事不留余地,只顾眼前利益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义赏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竭:排水。薮:指草野。排干池水捕鱼,烧光草野捉兽

详细解释

一窍不通

yī qiào bù tōng

一窍都不是贯通的。比喻什么都不懂;闭塞、愚钝。出自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过理》。高诱注:“纣性不仁,心不通,安于为恶,杀比干,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

详细解释

豕亥鱼鲁

shǐ hài yú lǔ

《吕氏春秋 察传》载有“己亥”误作“三豕”的故事。此之谓也。”后以“豕亥鱼鲁”谓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察传》载有“己亥”误作“三豕”的故事。

详细解释

绝薪止火

jué xīn zhǐ huǒ

断绝柴草,使火停止燃烧。比喻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尽数》。 汉・枚乘《上书谏吴书》:“一人饮之,百人扬之,无益也,不如绝薪止火而已。”一般作谓语

详细解释

桑间之音

sāng jiān zhī yīn

指淫靡的音乐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音初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用于书面语。指淫靡的音乐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音初》:“世浊则礼烦

详细解释

千里之志

qiān lǐ zhī zhì

远大的志向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长利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用于志向。远大的志向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长利》:“与一举则有千里之志

详细解释

必不挠北

bì bù náo běi

必定不会失败。出自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忠廉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一定胜利。挠北:败北,作战失败。必定不会失败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忠廉》:“若此人

详细解释

盗钟掩耳

dào zhōng yǎn ěr

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。比喻自欺欺人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自知》。一般作定语、宾语,指自欺欺人。盗:盗窃;钟:古代一种乐器。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。比喻自欺欺人。 复制

详细解释

众口熏天

zhòng kǒu xūn tiān

指群言可以动天。比喻舆论力量大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离谓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指群言可以动天。比喻舆论力量大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离谓》:“毁誉成

详细解释

殚智竭力

dān zhì jié lì

用尽智能和力量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本味》相为殚智竭力,犯危行苦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尽心尽力。殚:竭尽。用尽智能和力量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本味》相为殚智竭力,

详细解释

极则必反

jí zé bì fǎn

谓事物发展到极端,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博志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,用于劝诫人。谓事物发展到极端,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

详细解释

礼烦则不庄

lǐ fán zé bù zhuāng

礼仪烦杂反而显得轻浮、不庄重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适威》:礼烦则不庄,业烦则无功。礼仪烦杂反而显得轻浮、不庄重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适威》:礼烦则不庄,业烦则无功。

详细解释

霄鱼垂化

xiāo yú chuí huà

据《吕氏春秋具备》载,春秋时孔子弟子宓子贱治亶父(今山东省单县),体圣人之化,三年,夜间捕鱼的人能将所得小鱼重归水中。后因以“霄鱼垂化”来称赞官吏的德政。出自据《吕氏春秋

详细解释

箕山之节

jī shān zhī jié

指归隐以保全节操。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。亦作“箕山之志”、“箕颍余芳”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求人》。一般作宾语,用于人的节操。箕山:古代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

详细解释

九战九胜

jiǔ zhàn jiǔ shèng

形容每战必胜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首时》:九战九胜,追北千里。形容每战必胜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首时》:九战九胜,追北千里。例子:《清史稿列传二》:从郑亲王济尔哈朗略锦州、松山、杏山

详细解释

焚薮而田

fén sǒu ér tián

同“焚林而田”。薮,林薮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义赏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比喻只图眼前利益。同“焚林而田”。薮,林薮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义赏》:“焚薮而田,岂不

详细解释

死生荣辱

sǐ shēng róng rǔ

指死亡,生存,荣耀,耻辱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论威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人的处世观。指死亡,生存,荣耀,耻辱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

详细解释

不知轻重

bù zhī qīng zhòng

不明事理,行事冒昧。出自战国・秦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本生》。一般则谓语,形容冒昧行事。轻重:分量大小。不明事理,行事冒昧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秦・吕不韦《吕

详细解释

伐性之斧

fá xìng zhī fǔ

砍毁人性的斧头。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。出自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孟春》。一般作宾语,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。伐:砍伐;性:性命,生机。砍毁人性的斧头。比喻危害身心的

详细解释

类同相召

lèi tóng xiāng zhāo

同类者相互招引、呼应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召类》:类同相召,气同则合,声比则应。召:召唤。同类者相互招引、呼应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召类》:类同相召,气同则合,声比则应。

详细解释

类是而非

lèi shì ér fēi

貌似正确的,实际上是错误的。也指是非不分明,模棱两可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察传》:辞多类非而是,多类是而非,是非之径,不可不分。类:类似;是:正确的;非:错误的。貌似正确的,实际上是错误的

详细解释

博闻辩言

bó wén biàn yán

形容道听途说,似是而非的言论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疑似》。博:多。闻:传闻。辩言:巧言。形容道听途说,似是而非的言论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疑似》:“患人之博闻辩言而似通者。

详细解释

三豕涉河

sān shǐ shè hé

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。出自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察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贬义。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察传》:“子夏之晋,过

详细解释

亡国之主

wáng guó zhī zhǔ

亡国时的君主,即最后一代君王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谨听》:亡国之主反此,乃自贤而少人。主:君主。亡国时的君主,即最后一代君王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谨听》:亡国之主反此,乃自贤而少人。例

详细解释

疥癣之病

jiè xuǎn zhī bìng

比喻危害尚轻的祸患或无关紧要的问题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直谏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指无关紧要的东西。疥癣:一种皮肤病。比喻危害尚轻的祸患或无关紧要

详细解释

扑击遏夺

pū jī è duó

指拦路打劫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安死》:于是乎聚众多之徒,以深山广泽林薮,扑击遏夺。扑击:打击。指拦路打劫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安死》:于是乎聚众多之徒,以深山广泽林薮,扑击遏夺。

详细解释

磬笔难书

qìng bǐ nán shū

极言事实多,即使用完笔也难写全。磬,通“罄”。”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明理》。《旧唐书・李密传》:“磬南山之竹,书罪未穷;决东海之波,流恶难尽。”极言事实多,即使用完笔也难写全

详细解释

而今而后

ér jīn ér hòu

从今以后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恃君览・长利》。《旧唐书・卢藏用传》:“而今而后,焚蓍龟,毁律历,废六合,斥五行,浩然清虑,则将奚若?”一般作状语、分句,指从今以后。而

详细解释

疑心杀子

yí xīn shā zǐ

因怀疑而杀死亲生儿子。比喻对既象又不象的现象不做调查,只凭主观怀疑着手处理,酿成大错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慎行论・疑似》:丈人望其真子,拨剑而刺之。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,而杀其真子。因怀疑而杀

详细解释

纲举目张

gāng jǔ mù zhāng

纲;鱼网上的总绳;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。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;就可以带动其他环节。也比喻条理分明。出自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用民》。汉・郑玄《序》:“举一纲

详细解释

因噎去食

yīn yē qù shí

原意是说,因为有人吃饭噎死了,就想让天下人都不吃饭,这太荒谬了。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荡兵》:夫有以噎死者,欲禁天下之食,悖。原意是说,因

详细解释

流水不腐

liú shuǐ bù fǔ

流动的水不会发臭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尽数》:流水不腐,户枢不蝼,动也。腐:臭。流动的水不会发臭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尽数》:

详细解释

户枢不蝼

hù shū bù lóu

见“户枢不蠹”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尽数》。唐・马总《意林》卷二引作“户枢不蠹”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用于比喻句。见“户枢不蠹”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尽数》:“流水

详细解释

掩耳盗铃

yǎn ěr dào líng

把耳朵捂住偷铃铛;以为自己听不见;别人也不会听见。比喻自欺欺人。出自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自知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贬义。掩:遮盖;盗:偷。把耳朵

详细解释

大匠不斫

dà jiàng bù zhuó

高明的匠人不用斧头砍削。比喻居高位的人不逞小智,不代下司职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贵公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大匠:指在某方面造诣高的人;斫

详细解释

察己知人

chá jǐ zhī rén

指情理之中的事情,察度自己,就可知之别人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察今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指情理之中的事情,察度自己,就可知之别人。 复制出
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