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己感到恐惧和危险。出自《尚书・汤诰》:栗栗危惧,若将陨于深渊。栗栗:发抖的样子。自己感到恐惧和危险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汤诰》:栗栗危惧,若将陨于深渊。例子:金庸《倚天屠龙记》第三十七章
详细解释
表扬好的,斥责恶的。出自《尚书・毕命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彰:表明、显扬;瘅:憎恨。表扬好的,斥责恶的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毕命》:“旌别淑慝,表厥宅里
详细解释
违反正道,败坏道德。出自《尚书・大禹谟》:侮慢自贤,反道败德。违反正道,败坏道德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大禹谟》:侮慢自贤,反道败德。
详细解释
指逢迎谄媚或逢迎谄媚的人。出自《尚书・冏命》:慎简乃僚,无以巧言令色,便僻侧媚,其惟吉士。便僻:顺人之所欲,避人之所恶;侧媚:奸邪谄媚。指逢迎谄媚或逢迎谄媚的人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冏命
详细解释
惩罚有罪的人不能株连他的子孙。出自《尚书・大禹谟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罚等。罚:惩罚,处罚;嗣:后嗣,子孙。惩罚有罪的人不能株连他的子孙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
详细解释
勤奋努力;不知疲倦(孜孜:勤勉的样子)。出自《尚书・君陈》。《后汉书・鲁丕传》:“性沉深好学,孳孳不倦。”《三国志・蜀书・向朗传》:“乃更潜心典籍,孜孜不倦。
详细解释
著名的高山和大河。出自《尚书・武成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著名的高山和大河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武成》:“底商之罪,告于皇天后土,所过名山大川
详细解释
各种乐器停止演奏。指国家元首去世。出自《尚书・舜曲》。一般作主语、谓语,指国家元首去世。八音:古代对乐器的统称;遏:阻止;遏密:指皇帝死后停止演奏音乐。各种乐器停止
详细解释
现多指做坏事的人,虽然使尽坏心眼,到头来不但捞不到好处,处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。出自《尚书・周官》:作德,心逸日休,作伪,心劳日拙。日:逐日;拙:笨拙;心劳:费尽心机。现多指做坏事的人,
详细解释
原意是儿子连房屋的地基都不肯做,哪里还谈得上肯盖房子。后反其意而用之,比喻儿子能继承父亲的事业。出自《尚书・大浩》。孔传:“以作室喻政治也,父已致法,子乃
详细解释
向东浸渍,向西覆盖。指范围逐渐扩大。出自《尚书・禹贡》:东渐于海,西被于流沙,朔南暨声教,讫于四海。渐:浸渍;被:覆盖。向东浸渍,向西覆盖。指范围逐渐扩大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禹贡》:
详细解释
天下的人民困苦贫穷。出自《尚书・大禹漠》:四海困穷,天禄永终。天下的人民困苦贫穷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大禹漠》:四海困穷,天禄永终。例子:《金史陈规传》:汉文帝承秦、项战争之后,~,天
详细解释
形容纵情歌舞,耽于声色。出自《尚书・伊训》。一般作谓语,形容纵情歌舞,耽于声色。形容纵情歌舞,耽于声色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伊训》:“敢有恒舞于宫,酣歌于室,时谓
详细解释
亦作“一日万机”。形容帝王每天处理政事极为繁忙。言当戒惧万事之微。”。出自《尚书・皋陶漠》。孔传:“几,微也。言当戒惧万事之微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在领导人。亦
详细解释
有条理;不紊乱。出自【出处】《尚书・盘庚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褒义。紊:乱。有条理;不紊乱。 复制出处:【出处】《尚书・盘庚上》:“若网在纲,有条
详细解释
既诚敬又谦让。出自《尚书・尧典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允:诚信;克:能够;让:谦让。既诚敬又谦让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尧典》:“允恭克让。”用法:作谓
详细解释
指纠正过失。出自《尚书・冏命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。绳:纠正;愆:过失;谬:错误。指纠正过失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冏命》:“绳愆纠谬,格其非心,俾克绍先烈。”
详细解释
天的职责由人代替。出自《尚书・皋陶谟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分句,指天的职责由人代替执行。天的职责由人代替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皋陶谟》:“无旷庶官,天工人其代之。”
详细解释
指迷恋于所玩赏的事物而消磨了积极进取的志气。出自《尚书・旅獒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指迷恋于所玩赏的事物而消磨了积极进取的志气。 复制出处:《尚
详细解释
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。出自《尚书・金滕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,形容才能多方面。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金滕》:“予仁若考,能多材多
详细解释
谓咨询和商议的意见都一致。出自《尚书・大禹谟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谓咨询和商议的意见都一致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大禹谟》:“朕志先定,询谋佥同。”
详细解释
有条理;有次序;形容层次脉络清楚。出自《尚书・盘庚上》。孔安国传:“如网在纲,各有条理而不乱也。”一般作定语、状语、补语,含褒义。有条理;有次序;形容层次脉
详细解释
只觉时日不够。出自《尚书・泰誓中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只觉时日不够。惟:只;足:够。只觉时日不够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泰誓中》:“我闻吉人为善惟日不足,凶人为不善亦惟日
详细解释
谓结束时想要慎重,在开始时就要小心谨慎。出自《尚书・太甲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谓结束时想要慎重,在开始时就要小心谨慎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太甲下》
详细解释
母亲慈祥爱子,子女孝顺父母,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。出自《尚书・康诰》。孔传:“天与民五常,使父义、母慈、兄友、弟恭、子孝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家庭和睦
详细解释
世世代代享有禄位的人家。出自《尚书・毕命》:世禄之家,鲜克由礼。世禄:世代享有禄位。世世代代享有禄位的人家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毕命》:世禄之家,鲜克由礼。例子:清毕沅《续资治通鉴》卷五
详细解释
泛指太平颂歌。出自《尚书・益稷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用于书面语。康:太平。泛指太平颂歌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益稷》:“乃赓载歌曰:‘元首明哉,股肱良哉,庶事康哉。
详细解释
坐着等待天亮。比喻勤勉。出自《尚书・太甲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含褒义。旦:天亮。坐着等待天亮。比喻勤勉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太甲上》:“先王昧爽丕显,坐以待
详细解释
“为山九仞,功亏一篑”的略语。喻功败垂成。出自《尚书・旅獒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“为山九仞,功亏一篑”的略语。喻功败垂成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旅獒》:
详细解释
雌鸡不报晓。比喻妇女不掌握政权。出自《尚书・牧誓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牝:雌性的。雌鸡不报晓。比喻妇女不掌握政权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牧誓》:“牝鸡无
详细解释
天不亮就起床,思考如何光大自己的德业。形容为证勤劳辛苦。出自《尚书・太甲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昧旦:天色未亮时;丕显:显扬,光大。天不亮就起床,思考
详细解释
形容处事公正,没有偏向。出自《尚书・洪范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偏:不公正;党:偏私。形容处事公正,没有偏向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洪范》:“无偏无党,王道
详细解释
兼并弱国,讨伐昏聩糊涂的君主。出自《尚书・仲虺之诰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兼并弱国和攻取政治昏乱之国。兼并弱国,讨伐昏聩糊涂的君主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仲虺之诰》:
详细解释
西方的各种学说向东方流传。出自《尚书・禹贡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文化等。渐:流入。西方的各种学说向东方流传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禹贡》:“东渐于海。”用法:
详细解释
对当时出现的困难进行大力援救和资助。出自《尚书・顾命》:弘济于艰难。弘:大;济:接济。对当时出现的困难进行大力援救和资助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顾命》:弘济于艰难。
详细解释
奉天之命进行惩罚。古以称天子用兵。出自《尚书・甘誓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奉天之命进行惩罚。奉天之命进行惩罚。古以称天子用兵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甘誓》:“今予惟恭
详细解释
(筑九仞高的土山)由于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完成。比喻一件事情只差一点而没有成功。出自《尚书・旅獒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功败垂成。(筑九仞高的土山)由于只差一筐土而没
详细解释
形容用花言巧语和谄媚的态度讨好于人。出自《尚书・皋陶谟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令色:讨好的表情。形容用花言巧语和谄媚的态度讨好于人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
详细解释
形容人们互相尊敬,同心协力地工作。出自《尚书・皋陶漠》:同寅协恭和衷哉。同寅:原指同具敬畏之心,后指在一处做官的人;协恭:友好合作。形容人们互相尊敬,同心协力地工作。 复制出处:《尚
详细解释
不断地生长、繁殖。出自《尚书・盘庚中》。北齐・颜之推《颜氏家训・归心》:念念随灭,生生不断。生生:中国哲学术语,指变化和新生事物的发生;不断:没有中断。不断地生长、繁殖。 复制出处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