犹言党邪陷正。出自《明史・路振飞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多用于坏人。犹言党邪陷正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路振飞传》:“崇祯四年征授御史,疏劾周延儒卑污奸险,党
详细解释
犹蝇营蚁聚。比喻不顾谦耻,趋炎附势,到处钻营。出自《明史・阉党传・崔呈秀》。一般作宾语、状语,用于比喻句。犹蝇营蚁聚。比喻不顾谦耻,趋炎附势,到处钻营。 复制出处
详细解释
指捉襟见肘。形容身陷困境、窘迫不堪。出自《明史・刘应节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贫寒。掣:牵拉;襟:衣襟。指捉襟见肘。形容身陷困境、窘迫不堪。 复制出处:《明
详细解释
指为人品行正直,不逢迎诌媚。出自《明史・王徽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为人品行正直。方正:品行正直;阿:阿谀,诌媚。指为人品行正直,不逢迎诌媚。 复制出处:《明
详细解释
谓当面欺诳,心怀毁谤。出自《明史・万镋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处事。谓当面欺诳,心怀毁谤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万镋传》:“又以不得一品,面谩腹诽,无大
详细解释
因性格豪放不拘小节而与周围的人处不到一块去。出自《明史・庄杲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人的性格。群:合群。因性格豪放不拘小节而与周围的人处不到一块去。 复制出处
详细解释
广泛地搜集采摘。出自《明史・方伎传・李时珍》。一般作宾语、谓语,用于搜集资料。搜:搜罗。广泛地搜集采摘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方伎传・李时珍》:“乃穷搜博采,芟烦
详细解释
指行为不规矩,不守礼法。出自《明史・杨时乔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贬义。逾、荡:超越;闲、检:指规矩、法度。指行为不规矩,不守礼法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杨时乔传》
详细解释
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矛盾,使其互相冲突,削减力量,以便控制或攻伐。出自《明史・张祐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借助外界力量。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矛盾,使其互相冲突,
详细解释
见“枕戈待旦”。出自清・张廷玉《明史・吴良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指提防。见“枕戈待旦”。 复制出处:清・张廷玉《明史・吴良传》:“夜宿城楼,枕戈达旦。训将
详细解释
精力充沛,意志坚定。出自《明史・范济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充:充实,充足。精力充沛,意志坚定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范济传》:“磨砻砥砺,使其气充
详细解释
天地间所发生的灾害和变异。出自《明史・王家屏传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灾祸等。灾:灾祸。天地间所发生的灾害和变异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王家屏传》:“天灾物
详细解释
谓逢迎坏人,助长恶行。出自《明史・・张文明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处事。谓逢迎坏人,助长恶行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・张文明传》:“且言江彬遣恶导非,亟宜行诛,
详细解释
直率地说话,无所隐讳。同“直言无讳”。出自清・张廷玉《明史・弋谦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书面语。直率地说话,无所隐讳。同“直言无讳”。 复制出处:清・张
详细解释
在事故或灾难发生之前就采取预防措施。出自《明史・于谦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事前预防。防:防备;患:灾祸;然:这样;如此;未然:没有成为事实;没有
详细解释
忍受屈辱。出自《明史・周经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处世等。忍受屈辱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周经传》:“若令含污忍垢,即死填沟壑,目且不瞑。”用法:作谓语、
详细解释
对细小的事也小心对待。出自《明史・章懋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处事。对细小的事也小心对待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章懋传》:“古帝王慎小谨微必矜细行者,
详细解释
比喻依附和追随奸佞。出自《明史・董传策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世。膻:羊臊气;秽:污秽,肮脏。比喻依附和追随奸佞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董传策传》:“干进无
详细解释
直到石头变土,江水干涸。比喻不可能发生的事情。出自《明史・云南土司传二・麓川》。一般作定语、宾语,用于盟誓。直到石头变土,江水干涸。比喻不可能发生的事情。 复制
详细解释
各种事务全都兴办。出自《明史・沐英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局面。各种事务全都兴办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沐英传》:“在滇,百务具举。”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指局面。
详细解释
一块瓦都没有了。形容房屋全部毁坏。出自《明史・五行志一》。一般作补语,形容房屋全部毁坏。一块瓦都没有了。形容房屋全部毁坏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五行志一》:“贵
详细解释
以诚心对人。出自《明史・邹智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交往等。诚:真心;物:他人。以诚心对人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邹智传》:“陛下岂不欲推诚待物哉?由其进身之
详细解释
很冷淡地看待。指对人或事态度冷淡,放在一边不理。出自《明史・兵志三》:操江又以向非本属兵,难遥制,亦漠然视之,非委任责成意。很冷淡地看待。指对人或事态度冷淡,放在一边不理。 复制出处:《
详细解释
谓运数终尽,时势变易。出自《明史・金国凤曹变蛟传赞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谓运数终尽,时势变易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金国凤曹变蛟传赞》:“金国凤之
详细解释
看透对方的阴谋诡计。形容观察力强;看问题敏锐。出自《明史・董传策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。洞烛:洞察;洞悉。看透对方的阴谋诡计。形容观察力强;看问题敏锐。
详细解释
指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坏人。出自《明史・杨涟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微不足道的坏人。指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坏人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杨涟传》:“何为受制幺麽小丑,令中
详细解释
劳累军队,浪费军饷。出自《明史・杨嗣昌传》:何至久延岁月,老师糜饷为哉?老师:使军队长期劳困力量衰减;糜:糜废。劳累军队,浪费军饷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杨嗣昌传》:何至久延岁月,老师糜
详细解释
毫无顾忌地胡说。出自《明史・吴一鹏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毫无顾忌地胡说。肆:放肆。毫无顾忌地胡说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吴一鹏传》:“乃谓臣等留一皇字以战陛下,又谓‘百
详细解释
态度严肃,敢于直言。出自《明史・王竑传》。又《刘健传》:“健学问深粹,正色敢言,以身任天下之重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态度严肃,敢于直言。 复制出处:《
详细解释
指国家蒙受耻辱,军队遭到损失。出自《明史・彭泽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战败。指国家蒙受耻辱,军队遭到损失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彭泽传》:“琼遂劾泽妄增
详细解释
形容勤于政事。同“宵旰忧劳”。出自《明史・章懋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指勤于政务。形容勤于政事。同“宵旰忧劳”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章懋传》:“此下陛下宵旰焦
详细解释
同“一成不变”。出自《明史・历志一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守旧。同“一成不变”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历志一》:“夫天之行度多端,而人之智力有限……惟合古今人之心
详细解释
谓多方寻求罅隙。出自《明史・外戚传序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谓多方寻求罅隙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外戚传序》:“在廷诸臣好为危言激论,汰如寿宁兄弟,庸
详细解释
宵衣旰食,非常劳苦。形容勤于政事。亦作“宵旰焦劳”、“宵旰忧勤”。出自《明史・吴时来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勤于政务。宵衣旰食,非常劳苦。形容勤于政事。亦作“
详细解释
推出粮仓里的旧粮;更换新粮。引申为剔除旧事物中的糟粕;吸取精华;使之向新的方向发展。出自《明史・范济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推出粮仓里的旧粮;更换
详细解释
烦琐地列举细小事情,加以责难或攻击。出自《明史・叶向高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烦琐地列举细小事情。烦琐地列举细小事情,加以责难或攻击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叶向高传
详细解释
多次重复错杂出现。出自《明史・刘茞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重复出现。叠:重叠;见:同“现”,出现。多次重复错杂出现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刘茞传》:“今
详细解释
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。形容举动慌张,或无法应付。出自《明史・杨守随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、定语,指慌乱。措:安放。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。形容举动慌张,或无法应付。 复
详细解释
襟怀坦白,光明正大。出自《明史・王恕马文升刘大夏传赞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指人很正直。襟怀坦白,光明正大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王恕马文升刘大夏传赞》:“
详细解释
比喻时而嚣张,时而隐蔽。出自《明史・贵州土司传序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为人。比喻时而嚣张,时而隐蔽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贵州土司传序》:“蛮人鸱张鼠伏,自其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