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方面都愿意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五回。一般作主语、谓语、分句,指两方面都愿意。两方面都愿意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五回:“太公,你
详细解释
指经过交手,相互了解,能更好地结交、相处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8回。一般作分句,形容经过交手而结交。指经过交手,相互了解,能更好地结交、相处。 复制出处:
详细解释
扶持、救济生活困苦、处境危急的人。比喻尽力救助别人的危难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扶:帮助;支持;济:拯救。扶持、救济生活困苦、处
详细解释
自己虽无私心,别人则将认为有意。意为要避嫌疑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8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自己虽无私心,别人则将认为有意。意为要避嫌疑。 复制出处:
详细解释
比喻重大的事变。也形容巨大的声响。同“天崩地坼”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55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比喻重大的事变。也形容巨大的声响。同“天
详细解释
天然生就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5回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用于书面语。天然生就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5回:“这条计用着件东西,别人家里都没,
详细解释
形容作战经验丰富,善于作战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3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善于作战。征:征讨。形容作战经验丰富,善于作战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
详细解释
比喻非常迫切。出自《水浒传》第三五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指十分紧迫。比喻非常迫切。 复制出处:《水浒传》第三五回:“既是天教我知了,正是度日如年,烧眉之急。
详细解释
国家太平,人民安乐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90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形容国家太平。安:安定;泰:平安。国家太平,人民安乐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
详细解释
口鼻等处往外流血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5回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用于中毒或死后。七窍:指人头上的七个孔,即两眼、两耳、两鼻孔和口。口鼻等处往外流血。 复制出
详细解释
青色的瓦,红色的檐。形容建筑的华美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74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碧瓦:青绿色的瓦;檐:屋檐。青色的瓦,红色的檐。形容建筑的华美。
详细解释
经常在一起就日益亲近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。一般作定语,用于交往等。近:亲近。经常在一起就日益亲近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自古道:‘
详细解释
使天地都抖动起来。形容力气、本领和气魄极大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1回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、定语,指人的声势。撼:摇动。使天地都抖动起来。形容力气、本领和气魄
详细解释
同“魂飞魄散”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7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书面语。同“魂飞魄散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7回:“那火炮飞将起去,
详细解释
指一次就做成功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5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一次成功。指一次就做成功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5回:“我爷娘当初把我嫁给
详细解释
梁山好汉石秀的绰号。比喻打仗勇敢不怕死或干事竭尽全力的人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4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勇敢的人。梁山好汉石秀的绰号。比喻打仗
详细解释
犹不识时务。出自《水浒传》第四九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人不明事理。犹不识时务。 复制出处:《水浒传》第四九回:“原来毛仲义五更时,先把大虫解上州里去了,却带了
详细解释
指人意识不十分清晰或事物界限不清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1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人或事物等。指人意识不十分清晰或事物界限不清。 复制出处:
详细解释
有才学,懂礼仪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6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有修养。有才学,懂礼仪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6回:“看了柴进、燕青出言不俗
详细解释
针飞动;使线迅跑。形容缝补刺绣技巧熟练;动作敏捷;速度很快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1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口语。飞:使飞动;走:迅跑。针飞动
详细解释
黄色的、不健康的诗歌、词曲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81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黄色歌曲。黄色的、不健康的诗歌、词曲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
详细解释
长了眉毛,有了眼睛。意思是同样是一个人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8回。一般作定语,指同样是人。长了眉毛,有了眼睛。意思是同样是一个人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
详细解释
早就听到对方的盛名。多用作初见面时的客套话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51回。一般作谓语,多用作初见面时的客套话。闻:听到。早就听到对方的盛名。多用作初见面时
详细解释
形容高矮、长短不齐。也指不幸的事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3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形容高矮、长短不齐。形容高矮、长短不齐。也指不幸的事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
详细解释
形容身材魁伟,相貌出众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十七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形容身材魁伟,相貌出众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十七回:“爹
详细解释
十分熟练拉弓射箭与马术。指人善于骑射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55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十分熟练拉弓射箭与马术。指人善于骑射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
详细解释
声威和气势非常浩大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浩:广大。声威和气势非常浩大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:“如今宋江领兵围城,
详细解释
同“情投意合”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5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投合。同“情投意合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5回:“我如今却和你眷恋日久,情孚意合
详细解释
同“如饥如渴”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六十二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、状语,指要求强烈。同“如饥如渴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六十二回:“宋江陪笑
详细解释
指气概、胆识、能力都杰出的人物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7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杰出人物。指气概、胆识、能力都杰出的人物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
详细解释
怎幺办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3回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用于书面语。怎幺办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3回:“倘或被眼疾手快的拿了送官,如之奈何?”用法
详细解释
城镇中宽敞的街道和狭小的胡同。泛指都市的各处地方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6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定语、宾语,常与方位连用。城镇中宽敞的街道和狭小的胡同。泛指
详细解释
人民穷困,国家财富也消耗完了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九十一回。一般作宾语、状语、定语,指国力衰竭。人民穷困,国家财富也消耗完了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
详细解释
各种山珍海味都有。形容菜肴丰盛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菜肴丰富。水陆:指水上和陆地上出产的山珍海味。各种山珍海味都有。形容菜肴丰
详细解释
在人多的场合公开出现;也指在众人面前出风头表现自己;又常因出现于公共场合而出名。还指出面活动、做事、讲话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
详细解释
行经了很多地方。形容旅途的漫长与跋涉的劳苦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十二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旅行。行经了很多地方。形容旅途的漫长与跋涉的劳苦。 复制
详细解释
询问人家姓名时的客气用语。同“高名大姓”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三十五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客气用语。询问人家姓名时的客气用语。同“高名大姓”。 复
详细解释
豪壮的气概高入云霄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第六十一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豪壮的气概高入云霄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第六十一回:“杀
详细解释
喜悦得像鸟雀跳跃似的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08回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用于处事。雀跃:鸟雀跳跃。喜悦得像鸟雀跳跃似的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08回:
详细解释
人像潮水般涌来。形容人很多而且拥挤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74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公众场合。人像潮水般涌来。形容人很多而且拥挤。 复制出处:明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