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方购买田地,到处问询屋介。指只知道置产业,谋求个人私利。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陈登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含贬义。舍:房子。多
详细解释
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,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吕蒙传》注引《江表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取得显著成绩。刮目:擦眼睛,表示
详细解释
比喻进行极其秘密的谋划。也比喻诱人上当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诸葛亮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过河拆桥。比喻进行极其秘密的谋划。也比喻诱人上当。 复
详细解释
正直敢言的作风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庞统传》裴松之注引《习凿齿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指敢直言的风气。蹇谔:正直敢言。正直敢言的作风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
详细解释
比喻居心险恶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陈震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比喻居心险恶,不可接近。鳞甲:比喻人多巧诈之心。比喻居心险恶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
详细解释
灵魂离开了躯体。形容精神恍惚、心神不定。也形容惊恐万分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管辂传》裴松之注引三国・魏 管辰《管辂别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、补语,形
详细解释
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,不烦琐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书・管辂传》裴松之注引《管辂别传》:晏含笑而赞之曰:‘可谓要言不烦也。’烦:烦琐。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,不烦琐。 复制出处:西
详细解释
喝酒、吃饭比常人多两倍或几倍以上。形容人酒量、饭量很大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典韦传》:好酒食,饮啖兼人,每赐食于前,大饮长歠,左右相属,数人益乃供,太祖壮之。啖:吃。喝酒、
详细解释
认真踏实,一丝不苟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高堂隆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指人做事踏实。认真踏实,一丝不苟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高堂隆传》:“是
详细解释
慰问救济年老的人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吕蒙传》: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,问所不足,疾病者给医药,饥寒者赐衣粮。恤:救济;存恤:慰问救济;耆:古称六十岁为耆;耆老:指年老的人。慰问
详细解释
指不吝惜钱财,喜好施舍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朱据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指人很大方。指不吝惜钱财,喜好施舍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
详细解释
谓穷人不必学俭而不得不俭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任城陈萧王彰传论》。裴松之注引三国・魏・鱼豢曰:“谚言‘贫不学俭,卑不学恭’,非人性分也,势使然耳。”一般
详细解释
拿起笔来就写成文章,形容文思敏捷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徐幹传》。裴松之注引《先贤行状》:“幹清玄体道,六行修备,聪识洽闻,操翰成章。”一般作谓语,指
详细解释
形容社会情况混乱不堪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袁术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局面等。纷扰:纷乱。形容社会情况混乱不堪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
详细解释
指抄袭他人文章的词句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书・孙权传》。裴松之注引《吴书》:“虽有余闲,博览书传历史,藉采奇异,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。”一般作谓语、
详细解释
用车载,用斗量。形容数量很多,不足为奇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孙权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数量很多。载:装载。用车载,用斗量。形容数量很多,不足为
详细解释
形容克服病痛,坚持工作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曹爽传》:臣辄力疾,将兵屯洛水浮桥,伺察非常。力疾:带病坚持;从公:从事公务。形容克服病痛,坚持工作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
详细解释
指处于远离君王或中央政权的地方,下情无径上达,上面也无从听得下面的呼声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陈思王植传》:效命先驱,毕命轮毂,虽无大益,冀有小补。然天高听远,情不上通,徒
详细解释
人的生死、物的存亡各有定分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陈群传》:长短有命,存亡有分。存:生存;亡:死亡;分:定分。人的生死、物的存亡各有定分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
详细解释
盘绕在泥里而没有被污染。比喻人不得志但不丧失节操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书・秦宓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盘绕在泥里而没有被污染。比喻人不得志但不丧
详细解释
为缺乏能人反使徒有虚名的人得意于一时而发出的感叹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王粲传》:尝登广武,观楚、汉战处,乃叹曰:‘时无英才,使竖子成名乎。’广武:地名。为缺乏能人反使徒有虚
详细解释
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,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。同“抱薪救火”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陶谦传》“太祖以粮少引军还”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《吴书》。一般
详细解释
身子安定就是快乐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书・秦宓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生活。身子安定就是快乐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书・秦宓传》:“安身为乐
详细解释
孔子的西邻不知孔子的学问,称孔子为“东家丘”。指对人缺乏认识,缺乏了解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邴原传》。裴松之注引《邴原别传》:“君乃舍之,蹑屣千里,所谓以郑为东家丘者也。”
详细解释
亲身来到某个地方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吴主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亲自面对。亲身来到某个地方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吴主传
详细解释
比喻险固的城池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贺邵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比喻险固的城池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贺邵传》:“近刘氏
详细解释
吉祥、不幸、灾祸、幸福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太史慈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人的各种境遇。吉祥、不幸、灾祸、幸福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
详细解释
旧指士大夫的独特行为、操守,是一种美称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管宁传》:寅初四年诏公卿举独行君子,司徒华歆荐之。文帝以为大中大夫,固辞不受。旧指士大夫的独特行为、操守,是一种美
详细解释
在中原角逐、较量。比喻以武力争雄天下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华覈传》:今当角力中原,以害强弱。角:较量。在中原角逐、较量。比喻以武力争雄天下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
详细解释
比喻没有远大抱负的人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周瑜传》。一般作宾语,多用于比喻句。池:池塘。比喻没有远大抱负的人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周瑜传
详细解释
因为长久不骑马,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。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,无所作为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书・先主传》裴松之注引晋・司马彪《九州春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
详细解释
指选拔人才而失其半数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书・庞统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人才选拔。指选拔人才而失其半数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书・庞统传》
详细解释
道家以3300年为小百六。阳九有天灾,百六有地灾。指灾厄之年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司马朗传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阳九:古代以4617年为一元
详细解释
用尽全部力量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贾逵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。竭:尽,用尽。用尽全部力量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贾逵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:“竭尽心
详细解释
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,军事家。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诸葛亮传》裴松之注引《襄阳记》:“刘备访世事于司马
详细解释
谓言语正直,仪容严肃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国渊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处事。谓言语正直,仪容严肃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国渊
详细解释
同“饥不暇食”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陈思王植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同“饥不暇食”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陈思王植传》:“虽有糇
详细解释
专心致志,默默思考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蒋济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默:静默。专心致志,默默思考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蒋济传》:“臣窃亮
详细解释
形容成群的人象受尽的鸟兽一样逃散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谯周传》:当秦罢候置守之后,民疲秦役,天下土崩;或岁改主,或月易公,鸟惊兽骇,莫知所从,于是豪强并争,虎裂狼分,疾搏
详细解释
指轻率出兵征讨无方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常林传》:方今大军在远,外有强敌,将军为天下之镇也,轻动远举,虽克不武。指轻率出兵征讨无方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常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