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子的相关成语

共 395 个成语_仅随机展示40条

描写孟子的成语有【地利人和】【位卑言高】【弃之如敝屐】【舍己芸人】【裸裎袒裼】【送终养老】【左右逢原】【以解倒悬】【用夏变夷】【嫂溺叔援】【嗜杀成性】【五尺微童】【解民倒悬】【兼善天下】【冯妇下车】【取诸宫中】【尊贤使能】【一介不取】【濯足濯缨】【天与人归】【凶年饥岁】【上好下甚】【洪水猛兽】【扩而充之】【愧天怍人】【民贵君轻】【讥而不征】【二者必居其一】【进锐退速】【广土众民】【流连忘返】【如弃敝屣】【救民于水火】【水深火热】【洪水横流】【引首以望】【父母国】【救民水火】【贫贱不移】【二者不可得兼】等。
以下是这些成语的详细列表。

孟子相关成语

地利人和

dì lì rén hé

地理环境和人事关系方面的条件都很有利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下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与天时连用。地利:地理条件优越;人和:得人心;人心齐。地理环境

详细解释

位卑言高

wèi bēi yán gāo

指职位低的人议论职位高的人主持的政务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万章下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职位低的人议论高官主管的政务。指职位低的人议论职位高的人主持的政务。 复

详细解释

弃之如敝屐

qì zhī rú bì xǐ

象扔破鞋一样把它扔掉。比喻毫不可惜地抛弃掉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上》。敝:破;屣:鞋。象扔破鞋一样把它扔掉。比喻毫不可惜地抛弃掉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上》:“舜

详细解释

舍己芸人

shě jǐ yún rén

指看重别人,轻视自己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指看重别人,轻视自己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下》:“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

详细解释

裸裎袒裼

luǒ chéng tǎn xī

指脱衣露体,没有礼貌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脱衣露体,粗野无礼。袒裼:露臂;祼裎:露体。指脱衣露体,没有礼貌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

详细解释

送终养老

sòng zhōng yǎng lǎo

指老人赡养、丧葬之事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下》: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,惟送死可以当大事。指老人赡养、丧葬之事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下》: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,惟送死

详细解释

左右逢原

zuǒ yòu féng yuán

”原谓学问工夫到家后,则触处皆得益。后以“左右逢原”泛指做事得心应手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下》。《朱子语类》卷一百三十九:“前辈作文者,古人有名文字皆模

详细解释

以解倒悬

yǐ jiě dào xuán

比喻解除百姓的困苦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:当今之时,万乘之国行仁政,民之悦之,犹解倒悬也。解:解救;倒悬:头朝下悬挂着。比喻解除百姓的困苦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

详细解释

用夏变夷

yòng xià biàn yí

夏,诸夏,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;夷,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。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

详细解释

嫂溺叔援

sǎo nì shū yuán

”后以“嫂溺叔援”喻视实际情况而变通做法。出自语出《孟子・离娄上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语出《孟子 离娄上》:“男女授受不亲,礼也;嫂溺,援之以手

详细解释

嗜杀成性

shì shā chéng xìng

好杀人成了习性。形容极端凶残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好战。嗜:爱好。好杀人成了习性。形容极端凶残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

详细解释

五尺微童

wǔ chǐ wēi tóng

泛指儿童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上》:虽使五尺之童适市,莫之或欺。五尺:古代尺短,所以以五尺指儿童的身高。泛指儿童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上》:虽使五尺之童适市,莫

详细解释

解民倒悬

jiě mín dào xuán

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。一般作谓语,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。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

详细解释

兼善天下

jiān shàn tiān xià

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上》。兼善:使大家都有好处。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上》: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善天下。”

详细解释

冯妇下车

féng fù xià chē

冯妇下车来,重新干捉虎的事。比喻重操旧业的人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下》:晋人有冯者,善搏虎,卒为善士。则之野,有从逐虎。虎负嵎,莫之敢撄。望见冯妇,趋而迎之。冯妇攘而下车,众皆悦

详细解释

取诸宫中

qǔ zhū gōng zhōng

后以“取诸宫中”谓取用于自己家中,极言其便利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《孟子滕文公上》:“且许子何不为陶冶,舍皆取诸其

详细解释

尊贤使能

zūn xián shǐ néng

尊重有贤德的人,任用有才能的人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尊重人才。尊重有贤德的人,任用有才能的人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

详细解释

一介不取

yī jiè bù qǔ

一点儿小东西也不拿。形容廉洁、守法,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万章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一介:一粒芥菜子,形容微小。一点儿小东

详细解释

濯足濯缨

zhuó zú zhuó yīng

水清就洗帽带,水浊就洗脚。后比喻人的好坏都是由自己决定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上》。水清就洗帽带,水浊就洗脚。后比喻人的好坏都是由自己决定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

详细解释

天与人归

tiān yǔ rén guī

旧指帝王受命于天,并得到人民拥护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万章上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帝王受命于天,人心所向。旧指帝王受命于天,并得到人民拥护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

详细解释

凶年饥岁

xiōng nián jī suì

指荒年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下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荒年。凶年:年成很坏。指荒年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下》:“凶年饥岁,君

详细解释

上好下甚

shàng hǎo xià shèn

上面的喜爱什么,下面的人就会对此爱好的更加利害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含贬义。上面的喜爱什么,下面的人就会对此爱好的更加利害。

详细解释

洪水猛兽

hóng shuǐ měng shòu

比喻极大的灾害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下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比喻为害极大的人或事物。洪水:能造成灾害的大水;猛兽:残酷食人畜的凶猛野兽。比喻极大

详细解释

扩而充之

kuò ér chōng zhī

扩大范围,充实内容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扩充。扩:扩展。扩大范围,充实内容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:“凡

详细解释

愧天怍人

kuì tiān zuò rén

对天对人,都感到惭愧。指做了亏心事无脸见人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上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做了亏心事无脸见人。怍:惭愧。对天对人,都感到惭愧。指做了亏心事无脸

详细解释

民贵君轻

mín guì jūn qīng

人民比君主更重要。这是民本思想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下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劝诫人。人民比君主更重要。这是民本思想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

详细解释

讥而不征

jī ér bù zhēng

指在关卡、市场等处只稽查而不征税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下》:昔者文王之治岐也,耕者九一,仕者世禄,关市讥而不征。讥:稽查,查看;征:征税。指在关卡、市场等处只稽查而不征税。 复制

详细解释

二者必居其一

èr zhě bì jū qí yī

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中的一种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下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,指两种选其一。居:占。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中的一种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

详细解释

进锐退速

jǐn ruì tuì sù

急于求进者往往后退也快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急于求进者往往后退也快。锐:迅速。急于求进者往往后退也快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

详细解释

广土众民

guǎng tǔ zhòng mín

土地广阔,人民众多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上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土地广阔,人民众多。土地广阔,人民众多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上》:“

详细解释

流连忘返

liú lián wàng fǎn

指沉迷于游乐而忘归。后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流连:留恋;舍不得离开。返:回;归。指沉迷

详细解释

如弃敝屣

rú qì bì xǐ

丢掉无用的东西,一点也不可惜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含贬义。丢掉无用的东西,一点也不可惜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上》:“

详细解释

救民于水火

jiù mín yú shuǐ huǒ

把人民从深重的灾难中拯救出来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下》: “救民于水火之中,取其残而已矣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形容灾难深重。把人民从深重的灾难中拯救出

详细解释

水深火热

shuǐ shēn huǒ rè

像在深水里;如在烈火中。比喻人民生活极为痛苦或国家灾难深重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下》。一般作定语,含贬义。像在深水里;如在烈火中。比喻人民生活极为

详细解释

洪水横流

hóng shuǐ héng liú

洪水泛滥。比喻邪道横行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上》:“当尧之时,天下犹未平,洪水横流,氾滥于天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水灾。横流:不循河道而流。洪

详细解释

引首以望

yǐn shǒu yǐ wàng

抬头远望。形容殷切盼望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上》。《新五代史・唐臣传・郭崇韬》:“况今大号已建,自河以北,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定语

详细解释

父母国

fù mǔ guó

指祖国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万章下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祖国。指祖国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万章下》:“去鲁,曰:‘迟迟吾行也,去父母国之道也。’”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指祖

详细解释

救民水火

jiù mín shuǐ huǒ

从水深火热中拯救老百姓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形容灾难深重。救:拯救;水火:水深火热。从水深火热中拯救老百姓。 复制出处

详细解释

贫贱不移

pín jiàn bù yí

不因生活贫困、社会地位低下而改变自己的志向。形容意志坚定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下》。移:改变。不因生活贫困、社会地位低下而改变自己的志向。形容意志坚定。 复制出处:战

详细解释

二者不可得兼

èr zhě bù kě dé jiān

两项之中只能得其一,不能兼而有之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告子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选择。两项之中只能得其一,不能兼而有之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
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