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喻关系亲近的人或参与机密的人。出自《晋书・郗超传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幕僚。幕:帐幕;宾:客人。比喻关系亲近的人或参与机密的人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郗超传》:“
详细解释
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。出自《晋书・张华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同一见如故。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张华传》:“初入洛,不推中国人士,见华
详细解释
盗用别人的权势。出自《晋书・王国宝传论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多用于奸臣等。窃:盗取。盗用别人的权势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王国宝传论》:“窃势拥权,黩明王之彝典
详细解释
犹深沟高垒。出自《晋书・蔡豹传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多用于军事等。犹深沟高垒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蔡豹传》:“宜顿兵所在,深壁固垒,至秋不了,乃进大军。”用
详细解释
犹言德高望重。出自《晋书・会稽文孝王道子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称颂老人。犹言德高望重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会稽文孝王道子传》:“元显因讽礼官下议,称己德
详细解释
指不顾自家性命而尽忠王室的节操。出自《晋书・刘隗传》。一般作宾语,用于人的节操。躬:自身;匪躬:指为君主尽忠而不顾自身。指不顾自家性命而尽忠王室的节操。 复制出
详细解释
爱护、重视人才。出自《晋书・殷仲文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爱护人才。好:喜爱。爱护、重视人才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殷仲文传》:“刘毅爱才好士,深相礼接,临当之郡
详细解释
犹言视死如归。出自《晋书・列女传论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犹言视死如归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列女传论》:“比夫悬梁靡顾,齿剑如归,异日齐风,可以激扬千
详细解释
喻互相援救。出自《晋书・温峤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或战争等。喻互相援救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温峤传》:“至于首启戎行,不敢有辞,仆与仁公当如常山之蛇
详细解释
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,向往的。出自《晋书・熊远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定语,用于口语。向:归向,向往。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,向往的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熊远传》:
详细解释
谓不战而胜。出自《晋书・乐志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谓不战而胜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乐志下》:“言宣帝致讨吴方,有征无战也。”用法:作谓语、
详细解释
指根茎深厚牢固。出自《晋书・伏滔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比喻句。固:坚守。指根茎深厚牢固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伏滔传》:“所以杜其萌际,重其名器,
详细解释
指在当时独一无二,没有可以相比的。出自《晋书・陆喜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独一无二。指在当时独一无二,没有可以相比的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陆喜传》:“文藻宏丽,
详细解释
学识广博;有各方面的才能。出自《晋书・郤诜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赞扬别人。博:广博;知道得多;才:才能。学识广博;有各方面的才能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郤
详细解释
钻研艰深精妙的学问。出自《晋书・虞喜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钻研艰深精妙的学问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虞喜传》:“博闻强识,钻坚研微,有弗及之勤。”
详细解释
《晋书殷浩传》载殷浩虽被黜放,口无怨言,但终日书空作“咄咄怪事”四字。后以“咄咄书空”形容失志、懊恨之态。出自《晋书・殷浩传》载殷浩虽被黜放,口无怨言,但终日
详细解释
谓醉心于圣道。出自《晋书・乐志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谓醉心于圣道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乐志》:“与君周旋,乐道忘饥。我心虚静,我志沾濡。”用法:作谓语、
详细解释
精良的士兵,勇猛的将领。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。出自《晋书・郗鉴传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战斗力很强。精:精锐;猛:勇猛。精良的士兵,勇猛的将领。
详细解释
深挖沟和高筑墙。指坚固的防御工事。出自《晋书・王鉴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坚固的防御工事。沟:壕沟。深挖沟和高筑墙。指坚固的防御工事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王鉴
详细解释
多次打仗多次失败。出自《晋书・桓温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经常打败将。屡:多次。多次打仗多次失败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桓温传》:“殷浩至洛阳修复园陵,经涉数年,屡
详细解释
太阳已偏西还顾不上吃饭。形容专心致志,勤勉不懈。出自《晋书・张轨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指人勤奋。太阳已偏西还顾不上吃饭。形容专心致志,勤勉不懈。 复制出处:
详细解释
指有助于后代升官发财的坟地。出自《晋书・周光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迷信说法。吉:吉祥。指有助于后代升官发财的坟地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周光传》:“遇一老父,
详细解释
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。指人对不满的事表现得非常愤慨激动。出自《晋书・明帝纪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说话的语气。俱:全;都。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
详细解释
’”意谓辞官退隐,登东归之路。后用以为归隐的典故。出自《晋书・羊祜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归隐。《晋书羊祜传》:“尝与从弟琇书曰:‘既定边事,当角巾东路,归
详细解释
政治清明,人心归向,上下团结。出自《晋书・诸葛恢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时局等。政治清明,人心归向,上下团结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诸葛恢传》:“会稽
详细解释
察看时机,了解动向。出自《晋书・皇甫真载记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随时掌握动向。察看时机,了解动向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皇甫真载记》:“燕朝无纲纪,实可图之,鉴
详细解释
比喻著作有价值,流传广。出自《晋书・左思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作品。比喻著作有价值,流传广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左思传》:“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,洛阳为之
详细解释
高出众人。多指才能。出自《晋书・夏侯湛传》:“弱年而入公朝,蒙蔽而当显举,进不能拔群出萃,却不能抗排当世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多指才能。高出众人。多指才能。 复
详细解释
指官吏的赏赐、惩罚和官职的升降。出自《晋书・挚虞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官场等。赏罚:赏赐与惩罚;黜陟:官吏的进退升降。指官吏的赏赐、惩罚和官职的升降。 复
详细解释
名声超过了其人的实际情况。出自《晋书・王羲之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名实不符。誉:声誉,声名。名声超过了其人的实际情况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王羲之传》:“此
详细解释
保持心地清净,很少欲望。出自《晋书・张协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心地清净。欲:欲望。保持心地清净,很少欲望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张协传》:“转河间内史,
详细解释
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、沉着镇定或对待事情毫不在意。出自《晋书・王承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处事。处:处理,对待;之:代词;夷然:坦然。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、
详细解释
指天不亮就起来。形容勤劳或忧心忡忡。出自《晋书・简文帝纪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人勤劳。昧旦:破晓。指天不亮就起来。形容勤劳或忧心忡忡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简文帝纪
详细解释
一面用手捉虱子,一面谈话。形容不拘细节,随便谈话。亦作“扪虱而谈”、“扪虱倾谈”。出自唐・房玄龄《晋书・王猛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谈吐从容。扪:摸。一面用手
详细解释
手持蟹螯饮酒。古人视为人生一大乐事。出自语出《晋书・毕卓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饮酒作乐。手持蟹螯饮酒。古人视为人生一大乐事。 复制出处:语出《晋书・毕卓传》:
详细解释
不走有危险的地方。出自《晋书・石季龙载记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不走有危险的地方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石季龙载记上》:“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,万乘之主行
详细解释
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,接连不断地来。形容来者很多,络绎不绝。出自《晋书・段灼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踵:脚后跟;接踵:足跟相接;至:到,来。指人们前脚
详细解释
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。出自《晋书・文苑传・张翰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思乡辞官。莼:莼菜;脍:切得很细的肉。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文苑传・张翰》:“
详细解释
比喻因某事造成的疑惧心理。出自《晋书・乐广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比喻因某事造成的疑惧心理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乐广传》:“尝有亲客,久阔不复来,广问
详细解释
后来诗文中多以“江左夷吾”称许有辅国救民之才的人。出自《晋书・温峤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政治家。《晋书温峤传》:“于时江左草创,纲维未举,峤殊以为忧。及见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