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语的相关成语

共 349 个成语_仅随机展示40条

描写论语的成语有【千乘之国】【道不相谋】【临危授命】【三分天下有其二】【以身作则】【见危致命】【怀刑自爱】【哀矜勿喜】【食无求饱】【升堂入室】【一理贯之】【匹夫沟渎】【诲人不倦】【和而不同】【既往不咎】【以直报怨】【怀宝迷邦】【宫墙重仞】【不教而杀】【理屈词穷】【穿窬之盗】【色厉内荏】【披发左衽】【善为我辞】【兴灭继绝】【察言观色】【小不忍则乱大谋】【三思而行】【血气方刚】【斗筲之人】【有始有卒】【即温听厉】【而立之年】【和颜悦色】【欲速不达】【行有余力】【门墙桃李】【行不贰过】【犁生骍角】【一匡天下】等。
以下是这些成语的详细列表。

论语相关成语

千乘之国

qián shèng zhī guó

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。春秋时指中等诸侯国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先进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中等诸侯国。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。春秋时指中等诸侯国。 复制

详细解释

道不相谋

dào bù xiāng móu

谓思想志向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。’”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卫灵公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世。谓思想志向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。语本《论语卫灵公》:“子

详细解释

临危授命

lín wēi shòu mìng

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。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:“见利思义,见危授

详细解释

三分天下有其二

sān fēn tiān xià yǒu qí èr

泛指势力强大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泰伯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泛指势力强大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泰伯》:“三分天下有其二,以

详细解释

以身作则

yǐ shēn zuò zé

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含褒义。身:自身;则:准则;榜样。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

详细解释

见危致命

jiàn wēi zhì mìng

见“见危授命”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罕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在危急关头勇于献身。见“见危授命”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罕》:“士见危致命,见得

详细解释

怀刑自爱

huái xíng zì ài

指心中有法度,办事有分寸,不做违法的事,能够自重自爱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里仁》:君子怀刑,小人怀惠。刑:法度。指心中有法度,办事有分寸,不做违法的事,能够自重自爱。 复制出处:春秋

详细解释

哀矜勿喜

āi jīn wù xǐ

指对遭受灾祸的人要怜悯,不要幸灾乐祸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劝诫人。哀矜:怜悯。指对遭受灾祸的人要怜悯,不要幸灾乐祸。 复制出处:春秋

详细解释

食无求饱

shí wú qiú bǎo

饮食不要求饱,指饮食要有节制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学而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饮食要有节制。饱:吃足。饮食不要求饱,指饮食要有节制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

详细解释

升堂入室

shēng táng rù shì

古代宫室,前为堂,后为室。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,循序渐进,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先进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古代宫室,前为堂,后为

详细解释

一理贯之

yī lǐ guàn zhī

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里仁》:子曰:‘参乎!吾道一以贯之’曾子曰:‘唯。’子出,门人问曰:‘何谓也?’曾子曰:‘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。’贯

详细解释

匹夫沟渎

pǐ fū gōu dú

”后因以“匹夫沟渎”谓拘守普通人的小信小节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为人。《论语宪问》:“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,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。

详细解释

诲人不倦

huì rén bù juàn

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述而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褒义。诲:教导;诱导;倦:厌烦。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

详细解释

和而不同

hé ér bù tóng

与人和睦相处;但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苟同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含褒义。和:和睦;同:苟同;无原则地附和。与人和睦相处;但在原则问题上不

详细解释

既往不咎

jì wǎng bù jiù

已经过去的事不再追究责任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八佾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对以往的错不再责备。既:已经;往:过去;咎:责备。已经过去的事不再追究责任。 复制

详细解释

以直报怨

yǐ zhí bào yuàn

以公道对待有怨恨的人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。以公道对待有怨恨的人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:“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。”

详细解释

怀宝迷邦

huái bǎo mí bāng

旧指有才德而不出来为国家效力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阳货》。一般作谓语。怀宝:具有才德;迷邦:让国家迷乱。旧指有才德而不出来为国家效力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

详细解释

宫墙重仞

gōng qiáng chóng rèn

比喻学问渊博,不可企及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宫:宫殿;重:多;仞:古代长度单位,周时为八尺,汉时为七尺。比喻学问渊

详细解释

不教而杀

bù jiào ér shā

不警告就处死。指事先不教育人,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尧曰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教:教育;杀:处罚,杀死。不警告就处死。指事

详细解释

理屈词穷

lǐ qū cí qióng

理由站不住脚;无话可说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先进》。宋・朱熹集注:“子路之言,非其本意,但理屈词穷,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贬义。

详细解释

穿窬之盗

chuān yú zhī dào

从墙上爬过去。指钻洞和爬墙的盗贼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阳货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盗贼。穿:指穿壁;窬:通“逾”,从墙上爬过去。从墙上爬过去。指钻洞和爬墙的盗贼。

详细解释

色厉内荏

sè lì nèi rěn

形容外表严厉强硬;内心怯懦软弱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阳货》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含贬义。色:神色;历:历害;内:内心。荏:软弱;怯懦。形容外表严厉强硬;内心怯

详细解释

披发左衽

pī fà zuǒ rèn

头发披散;前襟左开。指古代东方;北方少数民族的装束;也指沦为异族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借指沦陷为异族统治。左衽:衣襟向左掩。头发披散;

详细解释

善为我辞

shàn wéi wǒ cí

好好地替我辞谢掉。后多用于请人代为说辞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雍也》:李氏使闵子骞为费宰。闵子骞曰:‘善为我辞焉。’好好地替我辞谢掉。后多用于请人代为说辞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

详细解释

兴灭继绝

xīng miè jì jué

使灭绝的重新振兴起来,延续下去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尧曰》: “兴灭国,继绝世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使灭绝的重新振兴起来,延续下去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

详细解释

察言观色

chá yán guān sè

琢磨别人说的话;观察人的脸色。以揣度对方的心意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观察别人的言语脸色揣度对方的心思。察;观:仔细看;言:话;

详细解释

小不忍则乱大谋

xiǎo bù rěn zé luàn dà móu

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卫灵公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分句,用于劝诫人。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卫

详细解释

三思而行

sān sī ér xíng

经过反复考虑;然后再去做。指做事慎重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公冶长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含褒义。三:再三;表示多次;思:考虑;行:行动。经过反复考虑;然后再

详细解释

血气方刚

xuè qì fāng gāng

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季氏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。血气:指精力;方:正;刚:旺盛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

详细解释

斗筲之人

dǒu shāo zhī rén

斗、筲都是容量不大的器具。像斗筲那样容量的人。形容人的气量狭小;见识短浅。亦用为自谦之词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。一般作主语,含贬义。斗:容十升。筲:竹

详细解释

有始有卒

yǒu shǐ yǒu zú

谓做事能贯彻始终,坚持到底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处事。谓做事能贯彻始终,坚持到底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张》:“有

详细解释

即温听厉

jí wēn tīng lì

”后以“即温听厉”称面受尊者的教诲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《论语子张》:“君子有三变:望之俨然,即之也温,听其言也厉。”后

详细解释

而立之年

ér lì zhī nián

三十岁的代称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为政》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指30岁。三十岁的代称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为政》:“吾十有五,而至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

详细解释

和颜悦色

hé yán yuè sè

指温和高兴的脸色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为政》。汉・郑玄注:“言和颜悦色为难也。”一般作状语,含褒义,形容和善可亲。颜:面容;悦色:高兴的脸色。指温和高兴的脸

详细解释

欲速不达

yù sù bù dá

一味性急图快;主观要求违背客观规律;反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欲:想要。一味性急图快;主观要求违背客观规律;

详细解释

行有余力

xíng yǒu yú lì

谓做好正常工作以后,还有可用的精力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学而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谓做好正常工作以后,还有可用的精力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学

详细解释

门墙桃李

mén qiáng táo lǐ

称他人的学生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张》。汉・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七卷:“夫春树桃李,夏得阴其下,秋得食其实。”一般作宾语,比喻他人所栽培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。

详细解释

行不贰过

xíng bù èr guò

谓犯过的错误不再犯。”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雍也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等。谓犯过的错误不再犯。语出《论语雍也》:“有颜回者好学,不迁怒,不贰过。

详细解释

犁生骍角

lí shēng xīng jiǎo

指杂色牛生纯赤色、角周正的小牛。比喻劣父生贤明的儿女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雍也》。邢昺疏:“杂文曰犁。骍,纯赤色也。角者,角周正也。舍,弃也。诸,之也。仲

详细解释

一匡天下

yī kuāng tiān xià

纠正混乱局势,使天下安定下来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统一天下。匡:纠正;天下:原指周天子统治所及的地方,即整个中国。纠正混乱局势,
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