谓初虽有失,而终得补偿。后以“收之桑榆”谓事犹未晚,尚可补救。出自《后汉书・冯异传》。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常与“失之东隅”连用。《后汉书 冯异传》:“始虽垂
详细解释
花费千金,买千里马的骨头。比喻罗致人才的迫切。出自宋・黄庭坚《咏李伯时摹韩幹三马次苏子由韵》。一般作宾语,比喻招揽人才的迫切。花费千金,买千里马的骨头。比喻罗致
详细解释
只根据字面理解内容,牵强附会,不求甚解。亦作“望文生义”。出自宋・朱熹《答吕子约・论语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文章等。文:文字,指字面。只根据字面理解
详细解释
在极危险的境地中努力挣扎以求生路。出自《后汉书・公孙述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同“死里求生”。在极危险的境地中努力挣扎以求生路。 复制出处:《后汉书・公孙
详细解释
心藏奸诈,行为狡猾。出自元・无名氏《十样锦》第二折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很狡猾。揣:藏。奸:奸诈,狡诈,虚伪。心藏奸诈,行为狡猾。 复制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十
详细解释
超越凡俗,脱离世俗社会。出自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37卷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超越凡俗,脱离世俗社会。 复制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37卷:“
详细解释
所说的话有根据。出自清・魏源《默觚下・治篇六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所说的话有根据。 复制出处:清・魏源《默觚下・治篇六》:“其言之有故,其持之成理,上
详细解释
见“重温旧业”。出自吴趋《姑苏野史・赛金花二三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重新开始。见“重温旧业”。 复制出处:吴趋《姑苏野史・赛金花二三事》:“赛金花随洪钧
详细解释
谓多方寻求罅隙。出自《明史・外戚传序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谓多方寻求罅隙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外戚传序》:“在廷诸臣好为危言激论,汰如寿宁兄弟,庸
详细解释
指一事无成。出自清・曾国藩《复陈右铭太守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没有成就。百:很多;成:成就。指一事无成。 复制出处:清・曾国藩《复陈右铭太守书》:“在
详细解释
顺水流上溯河源。比喻寻根究底。出自清・周亮工《唐仲言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等。溯:逆流而上。顺水流上溯河源。比喻寻根究底。 复制出处:清・周亮工
详细解释
穿着轻暖的皮袄,骑着肥壮的好马。形容生活阔绰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雍也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形容生活阔绰。穿着轻暖的皮袄,骑着肥壮的好马。形容生活阔绰。 复制
详细解释
谓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。出自《易・乾》。孔颖达疏:“谓逃遁避世,虽逢无道,心无所闷。”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人处世。谓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。 复制出处:《易・乾》:“
详细解释
犹言大街小巷。出自《醒世恒言・卖郎独占花魁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大街小巷。犹言大街小巷。 复制出处:《醒世恒言・卖郎独占花魁》:“[朱重]放下被窝等件
详细解释
先不讲客气,说明条件,按章办事,然后再讲礼貌。出自清・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49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丑化说在前边。先不讲客气,说明条件,按章办事,
详细解释
根据正道立身行事。出自晋・皇甫谧《高士传・许由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为人正直。根据正道立身行事。 复制出处:晋・皇甫谧《高士传・许由》:“许由,字武仲,阳城槐里
详细解释
包括了形形色色一切景象。形容内容丰富庞杂;无所不包。出自《黄帝宅经》上卷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内容丰富,无所不有。包罗:收集、容纳;大范围的包括;万象:
详细解释
就在眉毛和睫毛之间。比喻极近的距离。出自战国・宋・庄周《庄子・庚桑楚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形容近在眼前。就在眉毛和睫毛之间。比喻极近的距离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宋
详细解释
喻人品德如渊水深沉,如高山耸立。出自清・钱谦益《太保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公神道碑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喻人品德如渊水深沉,如高山耸立。 复制出处:清・
详细解释
估量不透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难以猜测。估量不透。捉摸:猜测,预料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却说朱武、杨春
详细解释
同“东张西望”。出自方志敏《可爱的中国》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用于人的神态。同“东张西望”。 复制出处:方志敏《可爱的中国》:“三人挤在一个舱角里,看他们的眼
详细解释
故意做样子给人看。出自清・李渔《蜃中楼・双订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指故做姿态。故意做样子给人看。 复制出处:清・李渔《蜃中楼・双订》:“你们两个起先那样
详细解释
身体和草木一同腐朽。指默默无闻地死去。出自明・陈继儒《晚香堂・附赞・有序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身体和草木一同腐朽。指默默无闻地死去。 复制出处:明・陈继儒
详细解释
发表完全对立的言论;采取对立的举措。出自张洁《沉重的翅膀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口语。发表完全对立的言论;采取对立的举措。 复制出处:张洁《沉重的翅膀》:“郑子云在会
详细解释
古代战败投降的仪式。出自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宣公十二年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投降。牵羊:牵着羊,表示犒劳军队。古代战败投降的仪式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
详细解释
行走的人相互让路。谓大家都谦逊有礼。出自《孔子家语・好生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行走的人相互让路。谓大家都谦逊有礼。 复制出处:《孔子家语・好生》:“
详细解释
见“改朝换代”。出自孙中山《民权主义》第一讲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政权更替。见“改朝换代”。 复制出处:孙中山《民权主义》第一讲:“中国历代改朝换姓的时侯,兵
详细解释
去掉外饰,还其本质。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。出自鲁迅《花边文学・玩笑只当它玩笑(下)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形容回复本真。反:通“返”,回;朴:质朴;归
详细解释
筹划办法,图谋计策。出自清・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26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书面语。画:谋划,筹划;设:筹划。筹划办法,图谋计策。 复制出处:清・夏敬渠《野叟曝言
详细解释
以橡实作饭,芜菁为羹。泛指饮食粗劣。出自唐・姚思廉《梁书・安成王秀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生活等。以橡实作饭,芜菁为羹。泛指饮食粗劣。 复制出处:唐・姚
详细解释
可以作为准绳、合乎道德圣智的言论。出自战国・宋・庄周《庄子・人间世》。一般作宾语,用于书面语。可以作为准绳、合乎道德圣智的言论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宋・庄周《庄子
详细解释
犹袖手旁观。比喻置身事外,不加过问。出自清・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62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不过问。犹袖手旁观。比喻置身事外,不加过问。 复制出处:清・李绿
详细解释
指各地的风土人情及地形物产等共同点和不同点。出自《晋书・王浑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风土人情等。方土:指各地形胜物产人情。指各地的风土人情及地形物产等共同点
详细解释
谓结束时想要慎重,在开始时就要小心谨慎。出自《尚书・太甲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谓结束时想要慎重,在开始时就要小心谨慎。 复制出处:《尚书・太甲下》
详细解释
主持家政,管理家务。亦作“当家立纪”。出自明・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八十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管家。当家:主持家政。主持家政,管理家务。亦作“当家立纪”。
详细解释
比喻不分寒暑,刻苦读书。出自唐・罗隐《湖上岁暮感怀有寄友人》诗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比喻不分寒暑,刻苦读书。 复制出处:唐・罗隐《湖上岁暮感怀有寄友人
详细解释
见“响答影随”。出自明・张居正《光禄大夫柱国少傅……吕公墓志铭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见“响答影随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张居正《光禄大夫柱国少傅……吕
详细解释
表示孝顺父母。出自西汉・刘向《列女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孝敬父母。表示孝顺父母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列女传》:“老莱子孝养二亲,行年七十,婴儿自娱,着五色
详细解释
青绿、朱红的颜色在流动和浮现。形容色彩鲜明艳丽。出自宋・陆游《安隐寺修钟楼疏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色彩。翠:青绿色。丹:朱红色。青绿、朱红的颜色在流动和浮现
详细解释
见“同心同德”。出自《旧唐书・马燧传》“长城压境,巨舰济川,同德同心,扶危持颠。”明・罗贯中《平山冷燕》第一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指思想统一。见“同心同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