偏正式的成语

共 7572 个成语

偏正式的成语有【绝妙好辞】【憬然有悟】【一时之秀】【鼎足而三】【玉石难分】【自诒伊戚】【发上冲冠】【不可言喻】【莞然一笑】【鱼烂而亡】【临时抱佛脚】【作作有芒】【疾声大呼】【十里长亭】【开山老祖】【口耳之学】【交臂失之】【知遇之荣】【幺麽小丑】【狗猛酒酸】【感情用事】【以誉为赏】【碌碌寡合】【惨不忍闻】【骨肉至亲】【龃龉难入】【以眼还眼】【红叶之题】【江洋大盗】【入幕宾】【北门之管】【坐而待弊】【改而更张】【死而不僵】【无可置辩】【轻于鸿毛】【卧冰求鲤】【瓜李之嫌】【终身之忧】【轻装上阵】等。
以下是这些成语的详细列表。

偏正式相关成语

绝妙好辞

jué miào hǎo cí

指极美好的文章或文中精辟传神的词藻。出自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捷悟》。一般作宾语,含褒义。辞:文词。指极美好的文章或文中精辟传神的词藻。 复制出处:南朝・

详细解释

憬然有悟

jǐng rán yǒu wù

有所觉悟。出自《诗经・颂泮水》。朱熹:“憬,觉悟也。”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。憬然:觉悟的样子。有所觉悟。 复制出处:《诗经・颂泮水》:“憬彼淮夷,来献其琛。”朱熹

详细解释

一时之秀

yī shí zhī xiù

一个时期的优秀人物。亦作“一时之选”。出自《周书・唐瑾传》。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二十四卷:“后主问帝:‘萧妃何如此人?’帝曰:‘春兰秋菊,各一时之秀也。’”

详细解释

鼎足而三

dǐng zú ér sān

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。也泛指三个方面。出自清・和邦额《夜谭随录・崔秀才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三分天下。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。也泛指三个方面。 复制出处:清・

详细解释

玉石难分

yù shí nán fēn

对美玉和石头不加区分或难以区分。比喻好坏不分。出自唐・陆贽《招谕淮西将吏诏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好坏不分。对美玉和石头不加区分或难以区分。比喻好坏不分。 复制出

详细解释

自诒伊戚

zì yí yī qī

自寻烦恼;自招灾殃。出自《诗经・小雅・小明》。《左传・宣公二年》:“乌呼,我之怀矣,自诒伊戚,其我之谓矣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自寻烦恼。自寻烦恼;自招灾殃。 复制

详细解释

发上冲冠

fā shàng chōng guàn

犹言发上指冠。”。出自语出《史记・廉颇蔺相如列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、定语,形容极端愤怒。犹言发上指冠。语本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王授璧,相如因持璧却立

详细解释

不可言喻

bù kě yán yù

不能用言语来说明。出自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江城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不能用语言来表达。喻:说明,告知。不能用言语来说明。 复制出处: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

详细解释

莞然一笑

wǎn rán yī xiào

形容微笑的样子。出自形容微笑的样子。一般作谓语,多用于女性形容微笑的样子。 复制出处:形容微笑的样子。用法:作谓语;多用于女性例子:她莞然一笑,就走进了登机

详细解释

鱼烂而亡

yú làn ér wáng

鱼腐烂从内脏起。比喻因内部祸乱而自取灭亡。出自战国・公羊高《公羊传・僖公十九年》。一般作宾语,含贬义。鱼腐烂从内脏起。比喻因内部祸乱而自取灭亡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

详细解释

临时抱佛脚

lín shí bào fó jiǎo

原意为年老信佛,以求保佑,有临渴掘井之意。后因称平时无准备而事急时仓猝张罗为“临时抱佛脚”。出自唐・孟郊《读经》诗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仓猝应付。原意为年老信

详细解释

作作有芒

zuò zuò yǒu máng

形容光芒四射。也比喻声势显赫。出自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天官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的声名。作作:光芒四射的样子。形容光芒四射。也比喻声势显赫。 复制出处:西

详细解释

疾声大呼

jí shēng dà hū

急促而大声的呼喊,以引起注意。出自元《宋史・辛弃疾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大叫。疾:急速。急促而大声的呼喊,以引起注意。 复制出处:元《宋史・辛弃疾传》:“咸淳间史馆

详细解释

十里长亭

shí lǐ cháng tíng

秦汉时每十里设置一亭,以后每五里有一短亭,供行人何处,亲友远行常在此话别。出自《白孔六帖》卷九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送别。秦汉时每十里设置一亭,以后每五里

详细解释

开山老祖

kāi shān lǎo zǔ

佛教语,指最初建立寺庙的人,即始祖。比喻学派的创始人。出自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・从帮忙到扯淡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指开创者。佛教语,指最初建立寺庙的人,即始

详细解释

口耳之学

kǒu ěr zhī xué

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,而没有真正的学识。出自荀况《荀子・劝学》。一般作宾语,含贬义,指道听途说的肤浅之学。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,而没

详细解释

交臂失之

jiāo bì shī zhī

胳膊相碰;擦身而过。指当面错过或失掉好机会。出自庄周《庄子・田子方》。一般作状语,形容没有抓住机会。交臂:胳膊碰胳膊。胳膊相碰;擦身而过。指当面错过或失掉好机会

详细解释

知遇之荣

zhī yù zhī róng

指受到赏识和重用的荣宠。出自清・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71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指受到赏识和重用的荣宠。知遇:得到赏识或重用。指受到赏识和重用的荣宠。 复制出处

详细解释

幺麽小丑

yāo mǒ xiǎo chǒu

指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坏人。出自《明史・杨涟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微不足道的坏人。指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坏人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杨涟传》:“何为受制幺麽小丑,令中

详细解释

狗猛酒酸

gǒu měng jiǔ suān

比喻环境险恶,使人不敢靠近或指当政者任用小人,阻塞了纳贤之路。出自汉・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七卷。一般作定语,指环境恶劣造成生意萧条。比喻环境险恶,使人不敢靠近或

详细解释

感情用事

gǎn qíng yòng shì

凭个人的爱憎或一时的感情冲动处理事情。出自曹禺《日出》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冲动办事。凭个人的爱憎或一时的感情冲动处理事情。 复制出处:曹禺《日出》跋:

详细解释

以誉为赏

yǐ yù wéi shǎng

根据人们的称誉给以奖赏。出自《管子・明法》。尹知章注:“以毁誉为赏罚,则官自然失理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根据人们的称誉给以奖赏。 复制出处:《

详细解释

碌碌寡合

lù lù guǎ hé

形容性情孤僻,与人合不来。出自清・林则徐《札各学教官严查生员有无吸烟造册互保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性情孤僻。形容性情孤僻,与人合不来。 复制出处:清・林则徐《札

详细解释

惨不忍闻

cǎn bù rěn wén

悲惨得不忍听下去。出自清・陈天华《狮子吼》第二回。一般作谓语,形容声音凄惨。惨:悲惨;凄惨;闻:听见。悲惨得不忍听下去。 复制出处:清・陈天华《狮子吼》第二回

详细解释

骨肉至亲

gǔ ròu zhì qīn

指关系最密切的亲属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书・鲜卑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亲人。指关系最密切的亲属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书・鲜卑传》:“不

详细解释

龃龉难入

jǔ yǔ nán rù

形容见解不合,互不相容。出自战国・楚・屈原《楚辞・九辩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意见不一致。龃龉:上下牙齿不齐,比喻相互抵触。形容见解不合,互不相容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楚・

详细解释

以眼还眼

yǐ yǎn huán yǎn

用瞪眼回击瞪眼。比喻用对方使用的手段来回击对方。出自《旧约全书・申命记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分句,常与以牙还牙连用。用瞪眼回击瞪眼。比喻用对方使用的手段来回

详细解释

红叶之题

hóng yè zhī tí

红叶上题的诗。比喻姻缘巧合或天赐良缘。出自明・张景《飞丸记・旅邸揣摩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比喻姻缘的巧合。红叶上题的诗。比喻姻缘巧合或天赐良缘。 复制出处:明・张

详细解释

江洋大盗

jiāng yáng dà dào

在江海上抢劫行凶的大盗。也泛指极为凶狠的强盗。出自明・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9卷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含贬义。在江海上抢劫行凶的大盗。也泛指极为凶狠的强盗

详细解释

入幕宾

rù mù bīn

比喻关系亲近的人或参与机密的人。出自李瑞《送宋校书赴宣州幕》诗。一般作宾语,指幕僚。幕:帐幕;宾:客人。比喻关系亲近的人或参与机密的人。 复制出处:李瑞《送宋校书赴宣州幕》诗:“远避看

详细解释

北门之管

běi mén zhī guǎn

表示军事要地或守御重任。出自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僖公三十二年》。杜预注:“管,钥也。”一般作宾语,指军事要塞。管:钥匙。表示军事要地或守御重任。 复制出处:春秋

详细解释

坐而待弊

zuò ér dài bì

坐着等死。比喻遭遇危难而不采取积极的措施。出自语出三国・蜀 诸葛亮《后出师表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等死。坐着等死。比喻遭遇危难而不采取积极的措施。 复制出处

详细解释

改而更张

gǎi ér gèng zhāng

同“改弦更张”。出自《北史・崔鸿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处事。同“改弦更张”。 复制出处:《北史・崔鸿传》:“琴瑟不调,改而更张,虽明旨已行,犹宜消息。”

详细解释

死而不僵

sǐ ér bù jiāng

即使死了也不僵硬。形容坏势力等不容易被清除。出自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二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坏势力等。即使死了也不僵硬。形容坏势力等不容易被清除。 复制出处

详细解释

无可置辩

wú kě zhì biàn

没有什么可争辨的。出自清・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・滦阳消夏录一》。一般作谓语,表示确实无疑。没有什么可争辨的。 复制出处:清・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・滦阳消夏录一》:

详细解释

轻于鸿毛

qīng yú hóng máo

比大雁的毛还要轻。比喻非常微小或毫无价值。出自西汉・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补语,含贬义。鸿毛:大雁的毛。比大雁的毛还要轻。比喻非常微小或

详细解释

卧冰求鲤

wò bīng qiú lǐ

卧在冰上以求得鲤鱼。指忍苦孝亲。出自晋・干宝《搜神记》第11卷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卧在冰上以求得鲤鱼。指忍苦孝亲。 复制出处:晋・干宝《搜神记》第11卷:“

详细解释

瓜李之嫌

guā lǐ zhī xián

比喻处在嫌疑的地位。出自五代 王定保《唐摭言・好及第恶登科》。一般作宾语,比喻处于嫌疑的境地。瓜李:瓜田李下。比喻处在嫌疑的地位。 复制出处:五代 王定保《唐

详细解释

终身之忧

zhōng shēn zhī yōu

指一生的忧虑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檀弓上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永久的忧虑。指一生的忧虑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檀弓上》:“君子有终身之忧,而无一朝之

详细解释

轻装上阵

qīng zhuāng shàng zhèn

原指战士穿着轻装作战,现在比喻放下思想包袱投入工作。出自《文汇报》1983.1.6。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。原指战士穿着轻装作战,现在比喻放下思想包袱投入工作。
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