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扫帚忘条笤。形容人健忘。出自宋・陈善《扪虱新话》:世尊在日,有比丘钝根,无多闻性,佛令诵笤帚二字,旦夕诵之,言笤则已忘帚,言帚则又忘笤。帚:扫帚;笤:条笤。说扫帚忘条笤。形容人健
详细解释
名声震动当时社会。出自北宋《新唐书・刘晏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名声震动当时社会。 复制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刘晏传》:“号神童,名震一时。”用法:主谓式
详细解释
因一句话被赏识就可以得到征召而做官。出自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文学》:太尉善其言,辟之为掾。世谓‘三语掾’。卫玠嘲之曰:‘一言可辟,何假于三!’辟:征召。因一句话被赏识就可以得到征
详细解释
仔细察看分布状况。出自宋・秦观《奇兵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仔细察看。仔细察看分布状况。 复制出处:宋・秦观《奇兵》:“奕者之斗棋也,谛分审布,失其守者逐而攻之。”用法
详细解释
吸取过去失败的教训;以后小心;不致重犯错误。出自《诗经・周讼・小毖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吸取教训以后小心。惩:警戒:毖:谨慎;小心。吸取过去失败的
详细解释
同“运筹决策”。出自唐・刘知幾《史通・言语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处事。同“运筹决策”。 复制出处:唐・刘知幾《史通・言语》:“运筹画策,自具于章表;献
详细解释
形容丧气失节,厚颜无耻地活在世上。出自《晋书・郗鉴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厚颜无耻。靦颜:表现出惭愧的脸色。形容丧气失节,厚颜无耻地活在世上。 复制出处:《晋
详细解释
指不明事理,盲目愚蠢地尽忠尽孝。出自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十五回:这姑娘的见解虽说愚忠愚孝,其实可敬可怜。指不明事理,盲目愚蠢地尽忠尽孝。 复制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十五
详细解释
早上出发;晚上到达。出自唐・韩愈《鳄鱼文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两地距离近。早上出发;晚上到达。 复制出处:唐・韩愈《鳄鱼文》:“潮之州,大海在其南……鳄鱼
详细解释
国家统一,天下太平。出自《元史・伯颜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天下太平。区宇:天下。国家统一,天下太平。 复制出处:《元史・伯颜传》:“始干戈之爰及,迄文轨之会同
详细解释
指身居高官。出自汉・扬雄《解嘲》。李善注引《东观汉记》:“印绶,汉制公侯紫绶,九卿青绶。”刘良注:青紫,并贵者服饰也。青紫:古时公卿服饰,借喻高官显爵;被:同“披”。指身居高官。 复制
详细解释
鲸鱼张口,海龟腾跃。比喻诗文气势雄伟奇特,意境荒诞虚幻。出自唐・杜牧《李贺集序》:鲸呿鳌掷,牛鬼蛇神,不足为奇虚荒诞幻也。呿:张口。鲸鱼张口,海龟腾跃。比喻诗文气势雄伟奇特,意境荒诞虚
详细解释
太阳快落山了。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;临近死亡。出自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扬雄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补语,含贬义。薄:迫近;西山:泛指西边的高山。太阳快落
详细解释
比喻用尽心思和精力为国家效力。出自《诗经・小雅・北山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瘁:劳累;尽瘁:竭尽劳苦;事:服务,效力。比喻用尽心思和精力为国家效力。
详细解释
比喻志向远大,不怕困难,奋勇前进。出自《宋书・宗悫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比喻志向远大。比喻志向远大,不怕困难,奋勇前进。 复制出处:《宋书・宗悫传》:“悫年少
详细解释
不吉祥的树。即被雷电所毁的树。指不会带来吉利的庇护者。出自《淮南子・说林训》:佐祭者得尝,救斗者得伤,荫不祥之木,为雷电所扑。祥:吉祥;木:树。不吉祥的树。即被雷电所毁的树。指不会带来
详细解释
玩弄口舌。多指进行游说。出自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淮阴侯列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多指进行游说。掉:摆动,摇。玩弄口舌。多指进行游说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
详细解释
见“高楼大厦”。出自元・杨暹《刘行首》第四折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高大的建筑。见“高楼大厦”。 复制出处:元・杨暹《刘行首》第四折:“师父,此处索是幽静,
详细解释
哭天叫地,形容极为痛苦。出自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形容极为痛苦。哭天叫地,形容极为痛苦。 复制出处: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:“回
详细解释
文才与武艺兼具于一身,能文能武。出自明・无名氏《桃园结义》第一折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兼:并。文才与武艺兼具于一身,能文能武。 复制出处:明・无名氏《桃园
详细解释
形容面黄肌瘦的样子。出自李晓明《平原枪声》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、定语,用于人憔悴的样子。形容面黄肌瘦的样子。 复制出处:李晓明《平原枪声》:“一个个黄皮寡瘦,这
详细解释
言辞比剑还锋利。形容口才好,言辞锋利。出自汉・黄宪《天禄阁外史》卷二:一激之怒炎于火,三寸之舌芒于剑。言辞比剑还锋利。形容口才好,言辞锋利。 复制出处:汉・黄宪《天禄阁外史》卷二:一激
详细解释
见“宏才大略”。出自《老残游记》第六回。一般作宾语,指人的才能和谋略。见“宏才大略”。 复制出处:《老残游记》第六回:“阁下如此宏材大略,不出来做工点事情,实在可
详细解释
形容高超出众,不同一般。出自唐・司空图《二十四诗品・飘逸》。一般作定语,指卓异出众。矫矫:翘然出众的样子;群:与众不同。形容高超出众,不同一般。 复制出处:唐・
详细解释
双手抱着老虎,送枕着蛟龙。比喻处境危险。出自元《宋史・洪咨夔传》:况与大敌为邻,抱虎枕蛟,事变叵测,顾可侈因人之获,使边臣论功,朝廷送德。枕:以头枕物;蛟:古代传说中的独角龙。双手抱着
详细解释
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。出自战国・楚 屈原《楚辞・九章・怀沙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楚 屈原《楚辞・九章・怀
详细解释
中一老猴忽跃去近邻一家纵火焚屋。里人惧,亟走救火,于是群猴脱去。”后因以“亡猿祸木”喻欲损人反而害己的行为。出自《渊鉴类函》卷四三二引《汀州志》。一般作宾语、
详细解释
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,首屈一指。出自《晋书・刘琨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首屈一指。冠绝:遥遥领先;辈:同一类人。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,首屈一指。 复制
详细解释
”。出自自古~,向在中都设学养士,犹未尝废,况今日乎?其仍旧给之。 ★清・毕沅《续资治通鉴》卷一百六十《史记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,文武并用,长久之术也。”。 复制出处
详细解释
比喻大家齐心协力;就容易把事情办好。出自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3回。一般作定语、分句,形容大家齐心协力。比喻大家齐心协力;就容易把事情办好。擎:往上托举
详细解释
竭尽智慧和力量。出自《晋书・武帝记》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用于处事。悉心:尽心。竭尽智慧和力量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武帝记》:“其内外众官,各悉心戮力,以康庶事。”用
详细解释
比喻以赤诚相见。出自姜可生《送影禅北行》诗。一般作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比喻以赤诚相见。 复制出处:姜可生《送影禅北行》诗:“照人肝胆秦时月,百战风霜劫后旗。”用法
详细解释
夸大渲染。出自清・王韬《英但自守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夸大渲染。 复制出处:清・王韬《英但自守》:“而载笔者扬厉铺张,若临大敌,赏功之典,至再至三。
详细解释
面容憔悴的样子。出自元・张国宾《罗李郎》第一折。面容憔悴的样子。 复制出处:元・张国宾《罗李郎》第一折:“你恋着红裙翠袖,折倒的你黄干黑廋。”例子:我我我折倒的骨捱身似柴
详细解释
坚持到底;没有丝毫的松懈。出自《清史稿・刘体重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形容做事持之以恒。懈:放松。坚持到底;没有丝毫的松懈。 复制出处:《清史稿・刘体
详细解释
文词、言语艰深,含义晦涩难懂。出自清・石承楣《读吕新吾先生闺范题辞》诗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说话或文章等。奥:含义深,不好理解。文词、言语艰深,含义晦涩难懂。
详细解释
比喻空有愿望,而无实际行动。出自汉・扬雄《河东赋》。一般作宾语,含贬义。比喻空有愿望,而无实际行动。 复制出处:汉・扬雄《河东赋》:“雄以为临川羡鱼,不如归而
详细解释
能够尽其职守;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。出自清・无名氏《说呼全传》第一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厥:他的。能够尽其职守;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。 复制出处:清・无名氏《
详细解释
眼欲望穿,肠欲盼断。形容盼望、相思之极。出自宋・柳永《安公子》词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形容盼望之极。眼穿:望眼欲穿。眼欲望穿,肠欲盼断。形容盼望、相思之极。
详细解释
指各处挪借,凑集款项。同“东挪西凑”。出自朱自清《哀互生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,指凑集。指各处挪借,凑集款项。同“东挪西凑”。 复制出处:朱自清《哀互生》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