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年不见日月,精神不振,眼睛朦胧。比喻懒于修养,不求进取。出自汉・扬雄《法言・修身》:日有光,月有明。三年不目日,视必盲;三年不目月,精必荧。三年不见日月,精神不振,眼睛朦胧。
详细解释
望得见却不能接近。比喻事物高远;难以实现或接近。出自元・萨都刺《偕杨善卿等游法云寺》。一般作定语、宾语,指事情还很难实现。望:远看;即:接近。望得见却不能接近。比
详细解释
打碎的镜子不能再重新使用。比喻夫妻关系破裂,无法恢复。出自宋・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十七:破镜不重照,落花难上枝。打碎的镜子不能再重新使用。比喻夫妻关系破裂,无法恢复。 复制
详细解释
比喻处境艰困、惶急不安的人。出自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六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含贬义,形容坐立不安的样子。比喻处境艰困、惶急不安的人。 复制出处:清・吴
详细解释
比喻不费力,只是一抬手那样。出自唐・韩愈《应科目时与人书》。一般作宾语,同“举手之劳”。比喻不费力,只是一抬手那样。 复制出处:唐・韩愈《应科目时与人书》:“如
详细解释
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同处。出自元・关汉卿《鲁斋郎》第三折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,形容两种对立的事物。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同处。 复制出处:元・关汉卿《鲁斋郎》
详细解释
老虎再歹毒也不会吃掉自己的孩子。出自明・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33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,用于劝诫人。老虎再歹毒也不会吃掉自己的孩子。 复制出处:明・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
详细解释
篱笆编得结实,狗就钻不进来。比喻自己品行端正,坏人就无法勾引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4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分句,用于女性居多。篱笆编得结实,狗就钻不进来。比喻自己品
详细解释
得到好处或实惠卖弄乖巧。出自袁静《新儿女英雄传》第七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口语。得到好处或实惠卖弄乖巧。 复制出处:袁静《新儿女英雄传》第七回:“真是
详细解释
墙已经倒了;大家还要再推一把。比喻当一个人失势时;大家都攻击他。出自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分句,含贬义。墙已经倒了;大家还要再推一把。比喻当一
详细解释
指白费功夫,没有取得成效,相反带来坏的影响。出自清・唐芸洲《七剑十三侠》第161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白费功夫。指白费功夫,没有取得成效,相反带来坏的影响。 复制
详细解释
比喻只顾保全自己的身躯和保护家属的平安。出自汉・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今举事一不当,而全躯保妻子之臣,随而媒孽其短,仆诚私心痛之。比喻只顾保全自己的身躯和保护家属的平安。 复制出
详细解释
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。指民食的重要。出自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郦食其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粮食的重要性。天: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。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
详细解释
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。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万章上》。一般作谓语,用于文章。辞:文辞;志:作品的思想内容。不因为
详细解释
参见“水落石出”条。参见“水落石出”条。 复制
详细解释
比喻眼光势利。出自张爱玲《小艾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人势利眼。比喻眼光势利。 复制出处:张爱玲《小艾》:“我就恨他们狗眼看人低,那口气实在咽不下。”用法:作宾
详细解释
比喻力量强大、行动迅速,象暴风扫除落叶一样。出自宋・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・晋孝武帝太元七年》。一般作宾语,比喻力量强大,进展迅速,所向无阻。比喻力量强大、行动迅速,象暴
详细解释
比喻无缘无故也会生出事来。一般作宾语、分句,指无事生非。比喻无缘无故也会生出事来。 复制用法:作宾语、分句;指无事生非。例子:这真是无风三尺浪
详细解释
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。出自曲波《桥隆飙》十九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大雪。瑞:吉利的。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。 复制出处:曲波《桥隆飙》十九
详细解释
比喻嫉妒心强剽悍的妻子发怒,对丈夫大吵大闹。一般借此嘲笑惧内的男人。出自宋・洪迈《容斋三笔・陈季常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借以讥讽惧内的人。河东:古郡名。比喻嫉妒心
详细解释
比喻礼物虽然微薄,却含有深厚的情谊。出自《路史》。一般作分句、定语,常与礼轻人意重连用。比喻礼物虽然微薄,却含有深厚的情谊。 复制出处:《路史》:“礼轻人意重,
详细解释
好心好意地为他人办事情,却得不到好的报答。出自宋・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十七:曰:‘为什么却丧身?’师曰:‘好心无好报。’好心好意地为他人办事情,却得不到好的报答。 复制出处:
详细解释
想讨好而结果落个没趣。出自邓小平《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口语。想讨好而结果落个没趣。 复制出处:邓小平《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》:“你
详细解释
表面上很和气,心里却有矛盾。出自曾朴《孽海花》第六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人际关系。表面上很和气,心里却有矛盾。 复制出处:曾朴《孽海花》第六回:“船厂大
详细解释
指人与人之间的情谊随着对方地位和钱财的变化而变化。出自元・王子一《误入桃源》第三折:到的这柴门前便唤咱儿名讳,他那里默无声弄盏传杯。一个个紧低头不睬佯妆醉,方信道人面逐高低。
详细解释
善于行走的人,不留下足迹或车辙。形容具有高尚行为的人,不愿意人们对他有所觉察。出自《老子》第二十七章:善行无辙迹,善言无瑕谪;善数不用筹策;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,善结无绳约而不
详细解释
比喻暂不介入双方的斗争中,等到双方都受到损伤,再从中捞取好处。出自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6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分句,指坐观成败。比喻暂不介入双方的斗争中,等到双方都受
详细解释
指要珍惜壮年的大好时光。出自晋・陶潜《杂诗》:盛年不重来,一日难再晨,及时当勉励,岁月不待人。盛年:壮年;重:重新。指要珍惜壮年的大好时光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陶潜《杂诗》:盛
详细解释
可以牺牲生命但不可遭受侮辱。形容做人的尊严。出自《孔子家语・儒行解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人的处世。辱:侮辱。可以牺牲生命但不可遭受侮辱。形容做人的尊严。 复制出处:
详细解释
肱,手臂。枕,动词,即当枕头用的意思。全句是说弯曲手臂,当作枕头睡觉。形容安贫乐道。出自论语述而篇。肱,手臂。枕,动词,即当枕头用的意思。全句是说弯曲手臂,当作枕头睡觉。形容
详细解释
比喻家信的珍贵。出自唐・杜甫《春望》诗。一般作宾语、分句,比喻家信的珍贵。比喻家信的珍贵。 复制出处:唐・杜甫《春望》诗:“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”用法:作宾
详细解释
比喻欲集做官、发财、成仙于一身,或形容贪婪、妄想。同“骑鹤上扬州”。比喻欲集做官、发财、成仙于一身,或形容贪婪、妄想。同“骑鹤上扬州”。 复制
详细解释
寅上预支了卯年的财物开支。比喻入不敷出,预先借支。出自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百六回:我打量虽是琏儿管事,在家自有把持,岂知好几年头里已就寅年用了卯年的,还是这样装好看,竟
详细解释
形容人身材高大,强壮有力。形容人身材高大,强壮有力。 复制例子:老舍《骆驼祥子》七:瞧他这样,~的,还和小孩一样呢,倒是真着急!
详细解释
指极端秘密,不能让第三者知道。出自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口语。指极端秘密,不能让第三者知道。 复制出处: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回:“这话可法
详细解释
形容光线非常暗,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。出自宋・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十二:问:‘如何有和尚家风?’师曰:‘伸手不见掌。’形容光线非常暗,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。 复制出处:宋・释普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