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演义的成语

共 304 个成语

三国演义的成语有【将功赎罪】【疑贰之见】【养精畜锐】【割须弃袍】【虚废词说】【三顾草庐】【别作良图】【云游天下】【反戈一击】【兵败将亡】【才薄智浅】【四至八道】【恤近忽远】【落荒而逃】【才望兼隆】【奋武扬威】【一家老小】【屈身守分】【好谋无断】【毛发耸然】【开基立业】【偏怀浅戆】【松形鹤骨】【诡计多端】【安营下寨】【拈弓搭箭】【气谊相投】【反败为胜】【紧行无好步】【四海飘零】【纳奇录异】【指南攻北】【左冲右突】【倚势凌人】【休声美誉】【望风而逃】【怒气填胸】【鼓噪四起】【史鱼历节】【阶下囚】等。
以下是这些成语的详细列表。

三国演义相关成语

将功赎罪

jiāng gōng shú zuì

拿功劳来抵偿罪过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1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拿功劳补偿过失。将:用;拿;赎:抵尝;弥补。拿功劳来抵偿罪过。 复制出处:明

详细解释

疑贰之见

yí èr zhī jiàn

指犹豫拿不定主意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三回:将军外托服从之名,内怀疑贰之见,事急而不断,祸至无日矣。疑贰:疑惑,拿不定主意。指犹豫拿不定主意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

详细解释

养精畜锐

yǎng jīng xù ruì

保养精神,蓄集锐气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四回。养:休养;蓄:积蓄;锐:锐气。保养精神,蓄集锐气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四回:“且待半年,养精畜

详细解释

割须弃袍

gē xū qì pào

割掉胡须,丢掉外袍。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8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割掉胡须,丢掉外袍。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

详细解释

虚废词说

xū fèi cí shuō

空费精神白说话。指说话不起作用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二回。空费精神白说话。指说话不起作用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二回:“刘使君与孙将军自来无旧,

详细解释

三顾草庐

sān gù cǎo lú

见“草庐三顾”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7回回目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真心诚意邀请。见“草庐三顾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7回回目:“刘玄

详细解释

别作良图

bié zuò liáng tú

另作好的打算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十一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处事。另作好的打算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十一回:“愿陛下纳秦宓金石之

详细解释

云游天下

yún yóu tiān xià

像行云一样在天下漂游,指漫游天下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77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僧道等。像行云一样在天下漂游,指漫游天下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

详细解释

反戈一击

fǎn gē yī jī

调转矛头;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。比喻掉转方向;对自己阵营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,含贬义。反:反转;调转;戈:古代的

详细解释

兵败将亡

bīng bài jiàng wáng

军队打败仗,将官阵亡。形容作战失败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3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状语,指失败。兵:军队。军队打败仗,将官阵亡。形容作战失败。 复

详细解释

才薄智浅

cāi bó zhì qiǎn

形容人的才智浅薄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98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自谦。薄:浅薄。形容人的才智浅薄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98回:“某才

详细解释

四至八道

sì zhì bā dào

旧时标志土地界域的用语。表示四面八方所到之处及通往的道路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95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旧时地界标志。旧时标志土地界域的用语。表示四面八方所

详细解释

恤近忽远

xù jìn hū yuǎn

救济自己亲近的人,对不亲近的人就不重视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8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恤:周济;忽:不重视。救济自己亲近的人,对不亲近的人就不重

详细解释

落荒而逃

luò huāng ér táo

离开大路;逃向荒野。形容战败后狼狈地逃走。也比喻处于尴尬窘迫境地时狼狈而去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贬义。离开大路;逃向荒野。形容战败后

详细解释

才望兼隆

cái wàng jiān lóng

才能和威望都很高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75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人。才:才学;望:声望,名望;隆:高。才能和威望都很高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

详细解释

奋武扬威

fèn wǔ yáng wēi

振奋勇气,施展威风。出自《三国演义》第一一○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的精神。振奋勇气,施展威风。 复制出处:《三国演义》第一一○回:“[姜维]奋武扬威,杀入

详细解释

一家老小

yī jiā lǎo xiǎo

谓全家人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十回。明・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七卷:“你若无事退回,我自养你一家老小,如要原钱还府,也是我出。”谓全家人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

详细解释

屈身守分

qū shēn shǒu fèn

形容非常恭敬的样子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十五回:屈身守分,以待天时,不可与命争也。屈身:身体弯曲;守分:安分守己。形容非常恭敬的样子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十五回

详细解释

好谋无断

hào móu wú duàn

爱用计谋,但缺少决断。形容人空有心计而没有胆略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1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为人。好:喜爱,喜好;谋:计谋,谋划。爱用计谋,但缺少决

详细解释

毛发耸然

máo fā sǒng rán

见“毛发悚然”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9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形容十分恐惧。见“毛发悚然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9回:“朵思见之

详细解释

开基立业

kāi jī lì yè

开创基业,通常比喻旧时开国君主建立新的朝代或国家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四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开创帝业。开创基业,通常比喻旧时开国君主建立新的朝代或

详细解释

偏怀浅戆

piān huái qiǎn gàng

胸怀狭窄,见识浅陋愚拙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7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为人。偏怀:胸怀狭窄;戆:愚拙。胸怀狭窄,见识浅陋愚拙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

详细解释

松形鹤骨

sōng xíng hè gǔ

形容仪容清癯、轩昂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五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形容仪容清癯、轩昂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五回:“玄德

详细解释

诡计多端

guǐ jì duō duān

狡诈的计谋是多方面的。形容坏主意很多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17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诡计:欺诈的计谋;端:事物的另一头;一方面。狡诈的计谋是

详细解释

安营下寨

ān yíng xià zhài

指军队驻扎下来。比喻建立临时的住宿或基地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表示军队驻扎下来。安:安置;营:营房;寨:防守用的栅栏。指

详细解释

拈弓搭箭

niān gōng dā jiàn

一手握弓,一手将箭放在弦上,准备发射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65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作战等。拈:用手指夹住。一手握弓,一手将箭放在弦上,准备发射。

详细解释

气谊相投

qì yì xiāng tóu

见“气义相投”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1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交往等。见“气义相投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1回:“太史慈……与孔融亲非

详细解释

反败为胜

fǎn bài wéi shèng

扭转败局,变为胜利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6回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指扭转败局。扭转败局,变为胜利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6回:“将军在匆忙

详细解释

紧行无好步

jǐn xíng wú hǎo bù

走得太急步子就迈不稳。比喻过于仓促,事情就做不好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74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走得太急步子就迈不稳。比喻过于仓促,事情就做不好

详细解释

四海飘零

sì hǎi piāo líng

指到处飘泊,生活无着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八回。四海:代指全国各地。飘零:比喻遭到不幸,失去依靠,生活不安定。指到处飘泊,生活无着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

详细解释

纳奇录异

nà qí lù yì

接纳录用有奇异才能的人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9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选拔人才。纳:接纳;录:录用。接纳录用有奇异才能的人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

详细解释

指南攻北

zhǐ nán gōng běi

犹声东击西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十一回:“蜀人或声东击西,指南攻北,吾兵必须分头守把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处事。犹声东击西。 复制出处:明

详细解释

左冲右突

zuǒ chōng yòu tū

向左边冲击,向右边突围。形容突围时的艰苦奋战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7回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用于作战等。向左边冲击,向右边突围。形容突围时的艰苦奋战。 复

详细解释

倚势凌人

yǐ shì líng rén

凭借权势,欺侮别人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仗势欺人。凭借权势,欺侮别人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回:“吾姓关,

详细解释

休声美誉

xiū shēng měi yù

美好的声誉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美好的声望名誉。休:美好。美好的声誉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回:“陈留王协,圣

详细解释

望风而逃

wàng fēng ér táo

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;就吓得逃跑了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;就吓得逃跑了。风:风声;气势。 复制出处

详细解释

怒气填胸

nù qì tián xiōng

胸中充满了愤怒。形容愤怒到了极点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七回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指十分愤怒。胸中充满了愤怒。形容愤怒到了极点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

详细解释

鼓噪四起

gǔ zào sì qǐ

四面战鼓响起,声势浩大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战争等。鼓噪:鸣鼓喧哗。四面战鼓响起,声势浩大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如遇

详细解释

史鱼历节

shǐ yú lì jié

史鱼历尽节操。形容坚持操守,忠贞不渝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3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为人。史鱼:名鲉,字子鱼,春秋卫国大夫,以直谏著名;历:历尽;节:节

详细解释

阶下囚

jiē xià qiú

指在公堂台阶下受审的犯人;泛指在押的囚犯或俘虏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9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指囚犯或俘虏。指在公堂台阶下受审的犯人;泛指在押的囚犯或俘虏。 复制出处:明・
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