荀子的成语

共 209 个成语

荀子的成语有【盗名欺世】【愀然无乐】【大气磅礴】【富有天下】【材剧志大】【乐乐不殆】【后发制人】【九合一匡】【长幼有序】【断长续短】【坚强不屈】【以疑决疑】【穷阎漏屋】【详略得当】【度己以绳】【掎挈伺诈】【公正无私】【冥冥之志】【厚禄高官】【井井有理】【冰寒于水】【一日而白】【诎要桡腘】【济济跄跄】【登高望远】【口耳之学】【险陂倾侧】【杨朱泣岐】【积微成著】【六马仰秣】【驷马仰秣】【梧鼠五技】【以盲辨色】【祸与福邻】【善言暖于布帛】【非日非月】【尧长舜短】【坐言起行】【行不胜衣】【夸诞生惑】等。
以下是这些成语的详细列表。

荀子相关成语

盗名欺世

dào míng qī shì

窃取名誉;欺骗世人。出自荀况《荀子・不苟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窃取名誉;欺骗世人。 复制出处:荀况《荀子・不苟》:“夫贫贱者则求柔之,是非仁人

详细解释

愀然无乐

qiǎo rán wú lè

脸上忧愁严肃,心中不愉快。出自《荀子・修身》。愀然:忧愁的样子。脸上忧愁严肃,心中不愉快。 复制出处:《荀子・修身》:“见不善,愀然必以自省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大气磅礴

dà qì páng bó

形容气势盛大。出自荀况《荀子・性恶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褒义。磅礴:广大无边。形容气势盛大。 复制出处:荀况《荀子・性恶》:“杂能旁魄而无用。”用法:

详细解释

富有天下

fù yǒu tiān xià

充分享有全国的财富。形容帝王最为富有。出自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荣辱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十分富有。有:享有,占有;天下:指全国。充分享有全国的财富。形容帝王

详细解释

材剧志大

cái jù zhì dà

指才智多,志向大。出自《荀子・非十二子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人。指才智多,志向大。 复制出处:《荀子・非十二子》:“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,犹然而材剧志大,闻见杂

详细解释

乐乐不殆

lè lè bù dài

坚定不懈的样子。出自《荀子・儒效》:乐乐兮其执道不殆也。乐乐:坚定;殆:通“怠”,懈怠。坚定不懈的样子。 复制出处:《荀子・儒效》:乐乐兮其执道不殆也。

详细解释

后发制人

hòu fā zhì rén

指先让对方动手;抓住其弱点之后;再一举反击以战胜对方。指后发动制服人的措施。出自荀况《荀子・议兵》。一般作谓语,用于军事等方面。发:发动;制:控制、制服。指

详细解释

九合一匡

jiǔ hé yī kuāng

“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”的省略语。原指春秋时代齐桓公多次会合各国诸侯,称霸华夏,使混乱不安的政局得以安定。后用以形容有卓越非凡的治国才能。出自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

详细解释

长幼有序

zhǎng yòu yǒu xù

指年长者和年幼者之间的先后尊卑。同“长幼有叙”。出自《荀子・君子篇》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用于处世。指年长者和年幼者之间的先后尊卑。同“长幼有叙”。 复制出处:《

详细解释

断长续短

duàn chāng xù duǎn

截断长的来补短的。比喻取别人的长处,来补自己的短处。出自《荀子・礼论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学习等。续:接、补。截断长的来补短的。比喻取别人的长处,来补自

详细解释

坚强不屈

jiān qiáng bù qū

坚韧、刚毅,毫不屈服。出自荀况《荀子・法行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,坚决不低头。屈:屈服。坚韧、刚毅,毫不屈服。 复制出处:荀况《荀子・法行》:“坚刚而

详细解释

以疑决疑

yǐ yí jué yí

用疑惑的认识来判断捉摸不定的事物。出自《荀子・解蔽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愚昧的人。用疑惑的认识来判断捉摸不定的事物。 复制出处:《荀子・解蔽》:“彼愚者之定物,

详细解释

穷阎漏屋

qióng yán lòu wū

指僻陋狭小的住处。出自《荀子・儒效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僻陋狭小的住处。穷阎:偏僻的里巷;漏屋:通“陋”,狭小的房屋。指僻陋狭小的住处。 复制出处:《荀子・儒

详细解释

详略得当

xiáng luè dé dàng

指应当详细和应当简略的地方都处理得很妥当。出自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非相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说话、写文章等。详略:详细和简略;得当:适当,恰当。指应

详细解释

度己以绳

duó jǐ yǐ shéng

指一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,使自己的行为合乎法度。出自《荀子・非相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自省。绳:纠正,约束。指一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,使自己的行为合乎法度。

详细解释

掎挈伺诈

jǐ qiè sì zhà

抓住人家过错,等待机会来陷害。出自《荀子・富国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抓小辫子。抓住人家过错,等待机会来陷害。 复制出处:《荀子・富国》:“有掎挈伺诈,权谋倾覆,

详细解释

公正无私

gōng zhèng wú sī

公道正直;没有私心。出自荀况《荀子・赋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褒义。公道正直;没有私心。 复制出处:荀况《荀子・赋》:“公正无私,反见从横。”用法:联

详细解释

冥冥之志

míng míng zhī zhì

专默精诚的意志。形容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。出自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劝学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指人的志向。冥冥:专默精诚。专默精诚的意志。形容有远大理想和坚定

详细解释

厚禄高官

hòu lù gāo guān

泛指职位高,待遇优。出自《荀子・议兵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泛指职位高,待遇优。禄:俸禄。泛指职位高,待遇优。 复制出处:《荀子・议兵》:“是高爵丰禄之所加也,荣

详细解释

井井有理

jǐng jǐng yǒu lǐ

形容做事条理分明,丝毫不乱。出自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儒效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指条理分明。井井:形容整齐有条理;理:事理。形容做事条理分明,丝毫不乱。

详细解释

冰寒于水

bīng hán yú shuǐ

冰比水冷。比喻学生胜过老师。出自先秦・荀况《荀子・劝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劝诫人。冰比水冷。比喻学生胜过老师。 复制出处:先秦・荀况《荀子・劝学》:“

详细解释

一日而白

yī rì ér bái

形容一下子名声大震。出自《荀子・王霸》:如是,则夫名声之部发于天地之间也,岂不如日月雷霆然矣哉!故曰:以国齐义,一日而白,汤武是也。形容一下子名声大震。 复制出处:《荀子・王霸》:如是,则

详细解释

诎要桡腘

qū yào ráo yù

弯腰曲膝。出自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富国》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用于书面语。弯腰曲膝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富国》:“诎要桡腘。”用法:作定语、状语;用

详细解释

济济跄跄

jǐ jǐ qiāng qiāng

形容人多而容止有节。出自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大略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队列整齐有礼节。济济:庄严恭敬的样子;跄跄:走路符合礼节。形容人多而容止有节。

详细解释

登高望远

dēng gāo wàng yuǎn

登上高处,看得更远。也比喻思想境界高,目光远大。出自《荀子・劝学》:“我尝跂高而望矣,不如登高之博见也。《吕氏春秋・顺说》:“顺风而呼,声不加疾也,际高

详细解释

口耳之学

kǒu ěr zhī xué

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,而没有真正的学识。出自荀况《荀子・劝学》。一般作宾语,含贬义,指道听途说的肤浅之学。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,而没

详细解释

险陂倾侧

xiǎn bì qīng cè

指邪恶不正的行为。出自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成相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险陂:邪恶不正;倾侧:倾斜。指邪恶不正的行为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

详细解释

杨朱泣岐

yáng zhū qì qí

”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,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,杨朱为此而哭泣。后常引作典故,用来表达对世道崎岖,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,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。出自《荀子・王霸》。谓在十字

详细解释

积微成著

jī wēi chéng zhù

微不足道的事物,经过长期积累,就会变得显著。出自《荀子・大略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积少成多。微:细微;著:显著。微不足道的事物,经过长期积累,就会变得显

详细解释

六马仰秣

liù mǎ yǎng mò

形容乐声美妙,连马都抬起头倾听,不吃饲料。出自先秦・荀况《荀子・劝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形容乐声美妙。形容乐声美妙,连马都抬起头倾听,不吃饲料。 复制出处:先秦

详细解释

驷马仰秣

sì mǎ yǎng mò

”谓驾车的马驻足仰首,谛听琴声。形容音乐美妙动听。出自语出《荀子・劝学》。杨倞注:“仰首而秣,听其声也。”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语出《荀子劝学》:“昔者瓠

详细解释

梧鼠五技

wú shǔ wǔ jì

比喻才能虽多不精。出自先秦・荀况《荀子・劝学》。一般作宾语,含贬义。比喻才能虽多不精。 复制出处:先秦・荀况《荀子・劝学》:“腾蛇无足而飞,梧鼠五技而穷。”用法:偏

详细解释

以盲辨色

yǐ máng biàn sè

用盲眼去辨别色彩。比喻没有正确的方法是达不到目的的。出自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修身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用盲眼去辨别色彩。比喻没有正确的方法是达不到目

详细解释

祸与福邻

huò yǔ fú lín

福与祸相距不远。出自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大略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劝诫人。邻:接近。福与祸相距不远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大略》:“庆者在堂,吊

详细解释

善言暖于布帛

shàn yán nuǎn yú bù bó

好话比衣服还温暖。形容有益的语言能给人很大的鼓舞和安慰。出自《荀子・荣辱》:与人善言,暖于布帛;伤人以言,深于矛戟。好话比衣服还温暖。形容有益的语言能给人很大的鼓舞和

详细解释

非日非月

fēi rì fēi yuè

不论白昼或黑夜。形容不分昼夜。出自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赋篇》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指不分昼夜干事。非:不论;月:月夜。不论白昼或黑夜。形容不分昼夜。 复制出处:战

详细解释

尧长舜短

yáo cháng shùn duǎn

尧身材高大,舜身量矮小。尧高舜矮,均是圣明的君主。比喻不可以貌取人。出自《荀子・非用》:盖帝尧长,帝舜短;文王长,周公短;仲尼长,子弓短。尧、舜:古代传说中的两位贤君。尧身材高大,

详细解释

坐言起行

zuò yán qǐ xíng

坐能言,起能行。原指言论必须切实可行,后比喻说了就做。出自先秦・荀况《荀子・性恶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人言行必须一致。坐能言,起能行。原指言论必须切实可行,后比喻说

详细解释

行不胜衣

xíng bù shèng yī

衣服都禁受不起,比喻体力衰弱。出自《荀子・非相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非常虚弱。衣服都禁受不起,比喻体力衰弱。 复制出处:《荀子・非相》:“叶公子高,微小短瘠,

详细解释

夸诞生惑

kuā dàn shēng huò

说话荒诞不经,使人产生疑惑。出自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不苟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夸诞:说话荒诞不经。说话荒诞不经,使人产生疑惑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
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