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īn zhě tòng , chóu zhě kuài
做事不要使自己人痛心,使敌人高兴。指某种举动只利于敌人,不利于自己。出自汉・朱浮《与彭宠书》: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,而为见仇者所快。做事不要使自己人痛心,
详细解释
船里被砍断的手指可以捧起来。形容战败后的惨烈场面。出自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宣公十二年》:中军下军争舟,舟中之指可掬也。指:手指。船里被砍断的手指可以捧起来。形容战败
详细解释
砍掉一根树枝,可能会损坏百根树枝。比喻得罪了一个人,可能会牵连到许多人。出自明・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六十四回:老公公砍一枝,损百枝,兔死狐悲,物伤其类。
详细解释
爱护人必须讲究方法。多指父母疼爱子女必须注意方法得当。出自清・郑燮《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》: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,岂有不爱之理?然爱之必以其道,虽嬉戏玩耍,务令忠厚悱恻,
详细解释
形容极其困难。出自唐・韩愈《答李翊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戛戛:困难的样子。形容极其困难。 复制出处:唐・韩愈《答李翊书》:“惟陈言之务去,戛戛乎
详细解释
连捆绑鸡的力气都没有。形容身体弱、力气小。出自元・无名氏《赚蒯通》第一折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分句,含贬义。连捆绑鸡的力气都没有。形容身体弱、力气小。 复制出处
详细解释
jīng fēng yǔ , jiàn shì miàn
经过许多磨难,见多识广。形容人的生活阅历丰富。出自毛泽东《组织起来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人生。经过许多磨难,见多识广。形容人的生活阅历
详细解释
指甘愿为赏识自己、栽培自己的人献身。出自《战国策・赵策一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知己者:了解自己,信用自己的人。指甘愿为赏识自己、栽培自己的人献身。
详细解释
使天地为之震惊,使鬼神为之哭泣。出自清・汪琬《烈妇周氏墓表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使人震惊。惊:震惊。使天地为之震惊,使鬼神为之哭泣。 复制出处:清・
详细解释
比喻不能承受或担当。出自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3回。一般作补语、分句,指不能承受。比喻不能承受或担当。 复制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3回:“不可拿
详细解释
比喻陈旧的无关紧要的话或事物。出自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5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过时货。比喻陈旧的无关紧要的话或事物。 复制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
详细解释
比喻胆小怕事,顾虑太多。出自明・冯惟敏《朝天子・感述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分句,指顾虑重重。比喻胆小怕事,顾虑太多。 复制出处:明・冯惟敏《朝天子・感述
详细解释
指一次就做成功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5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一次成功。指一次就做成功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5回:“我爷娘当初把我嫁给
详细解释
tóng huàn nàn , gòng shēng sǐ
一同经历磨难,一同生死。形容彼此间利害一致,生死与共。一同经历磨难,一同生死。形容彼此间利害一致,生死与共。 复制例子:蔡东藩《清史演义》第四十五回:我与
详细解释
象到了没有人的地方。比喻打仗节节胜利,没有遇到抵抗。出自《旧五代史・汉书・杜重威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分句,形容作战勇敢,无人敢阻挡。境:地方。象到了没有人的地
详细解释
比喻不分是非,不问情由。出自丁玲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》三六。一般作谓语,形容是非不分,办事武断。比喻不分是非,不问情由。 复制出处:丁玲《太阳照在桑干河
详细解释
危险至极的紧急关头。危险至极的紧急关头。 复制例子:在危急存亡之秋,往往会出现能扭转乾坤的伟大人物。
详细解释
不必跟外面的人说。现多用于要求别人不要把有关的事告诉其他的人。出自晋・陶潜《桃花源记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分句,形容不值得对外说。不必跟外面的人说。现多用于要求别
详细解释
比喻在遥远的地方或较长的时间以后;虽然能找到解救的办法;但解救不了眼前的急难。出自先秦・韩非《韩非子・说林上》。一般作宾语、状语,含贬义。比喻在遥远
详细解释
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,使人来不及防备。同“疾雷不及掩耳”。出自《淮南子・兵略训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,比喻事情来得突然。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,使人来不
详细解释
坚决不同意的样子。出自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张丞相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用于书面语。期期:口吃的样子。坚决不同意的样子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张丞相传》:“
详细解释
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,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。出自《老子》第四十七章:不出户,知天下。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,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。 复制
详细解释
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、“粗俗”的事物(多指文艺作品)。出自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粗俗低级的东西,也作谦辞。形容某些不被人
详细解释
jīng yī shì , zhǎng yī zhì
亲身经历了某件事情,就能增长关于这方面的知识。出自《新编五代史平话・汉史》。一般作主语、状语、分句,指亲身经历就能长知识。亲身经历了某件事情,就
详细解释
比喻见识短浅。出自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逍遥游》:朝菌不知晦朔,蟪蛄不知春秋。蟪蛄:蝉的一种,也叫寒蝉、伏天儿,春生夏死,夏生秋死,因此知春而不知秋,知秋则不知春。比喻见
详细解释
形容仓皇失措的样子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三十八回:宋江听罢,搔首不知痒处,只叫得苦。形容仓皇失措的样子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三十八回:宋江听罢
详细解释
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,所以能那么高。比喻人度量大,能包容不同的事物。出自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李斯无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劝诫人。泰山不排除细小
详细解释
变坏为好,变死板为灵巧,变无用为有用。出自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知北游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做事等。神奇:神妙奇特的东西。变坏为好,变死板为灵巧
详细解释
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,还是不做为好。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。出自宋・张端义《贵耳集》上卷。一般作谓语、分句,含贬义。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,还是不做为好。比喻多
详细解释
在有香草的房子里呆久了,就闻不着香草的香味了。比喻处在某个环境中的时间长了,对周围一切都觉得很平常。出自《孔子家语・六本》:与善人居,如入芝兰之室,久而不闻其香,即与
详细解释
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。同“风马牛不相及”。出自梁启超《天演学初祖达尔文之学说及其传略》。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。同“风马牛不相及”。 复制出处:梁启超《天演学初祖达尔文
详细解释
míng bù zhèng , yán bù shùn
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:“
详细解释
减少多余的,补充欠缺的。出自《汉书・食货志上》。减少多余的,补充欠缺的。 复制出处:《汉书・食货志上》:“取于有余以供上用,则贫民之赋可损,所谓损有余补不足。”
详细解释
治理天下的人始终存在,但没有始终不变的法规。指人决定着法的施行。出自《荀子・君道》:有乱君,无乱国;有治人,无治法。治理天下的人始终存在,但没有始终不变的法规
详细解释
shèng bù jiāo , bài bù něi
胜了不骄傲,败了不灰心。出自先秦・商鞅《商君书・战法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分句,含褒义。胜了不骄傲,败了不灰心。 复制出处:先秦・商鞅《商君
详细解释
自以为是天下第一号人物。出自毛泽东《反对自由主义》。一般作定语、宾语,指人很狂妄。老子:不谦虚的人的自称。自以为是天下第一号人物。 复制出处:毛泽东《反
详细解释
指遥远的帮助解决不了目前迫切的需求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,指不能应急。指遥远的帮助解决不了目前迫切的需求。 复制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指不能应急
详细解释
听一个人说什么,又看他做什么。出自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31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等待行动。听一个人说什么,又看他做什么。 复制出处:蔡东藩《民国
详细解释
shèng fù bīng jiā zhī cháng
胜利或失败是军事家常遇到的事情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1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,用于劝诫。兵家:军事家。胜利或失败是军事家常遇到的事情。 复
详细解释